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一言不合就开“怼”,这个红透半边天的词汇,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今社会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
浙江在线9月12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英磊)一言不合就开“怼”,2017年度热词,“怼”字当之无愧。这个几乎已被人遗忘的历史词汇,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我只是想合理地表达愤怒”,正在成为当下很多人的处世哲学。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怼”字,更能解读出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态变化。
“怼”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说起2017年第一怼,当属好莱坞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在金球奖颁奖礼上6分钟获奖感言。她尖锐地批评了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侮辱记者的行为,“梅姨怼川普”一时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
说起“怼”字的出处,“《诗经》和《左传》中都出现过怼这个字。”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霍西胜说,《说文解字》中,怼字有两个释意。
一个是“怨恨”。《说文·心部》:“怼,怨也。”《广雅·释诂四》:“怼,恨也”《左转·僖公二十四年》:“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晋陆机《欢逝赋》:“怼优乐之无徽,恨朝霞之难挹。”《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今事急矣,卿勿以为怼。”胡三省注:“怼,怨也”
另一个是狠戾、凶狠。《诗·大雅、荡》:“疆御多怼,流言以对。”孔颖达疏:“怼,谓之很戾。”北周庾信《谢明皇帝赐丝布等启》:“怼妻狠妾。既嗟且憎。”
2017年1月,微博上包含“怼”的话题达122个,阅读量最高的接近2.5亿,在百度搜索有关“怼”的新闻,累计超过1.7亿。
经过网络语境的熏陶,“怼”的意思已与最初大不相同。从词义上看,网络媒体中的“怼”主要用作“言语方面攻击”,但程度有别。以下几种情形,人们往往都要“怼”一下。
1. 斗嘴,言语上调侃或顶撞。主要用作关系比较亲密、并无矛盾冲突的亲人、朋友和情侣之间的贬损和玩闹。此时“怼”字没有杀伤力,情绪比较缓和。
“跟我妈视频,我妈说我脸大得镜头都盛不下了,但是我怼回去了,我说对啊,没看是谁生的。”(微博)
这里的“怼”字充满喜感,富有调侃性、趣味性和娱乐效果。它与曾在网络上流行的“来啊,互相伤害啊”、“相爱相杀”有异曲同工之处,并不是真的去“伤害”,也没有真正的“杀气”,而是在互损、斗嘴间营造诙谐有趣的气氛,拉近彼此的距离。
2. 讽刺,挖苦。用在双方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含有不满情绪。如:
《“小钢炮”怼万达》(《新周刊》)
报道中 “小钢炮”拐弯抹角,都是含沙射影地讽刺对方。
3.正面的言语回击。如:
《董明珠怼中小股东》(《新周刊》)
《美国妈妈怒怼婴儿高跟鞋》(新华社)
董明珠对中小股东是当面指责,跟“讽刺”有别,而美国妈妈发表评论,直接“谴责”或“炮轰”婴儿高跟鞋。
4. 批评,教训。主要用在口语中。如:
早晨王明迟到被教导主任怼了。(微博)
骂我朋友,不想混了吧。兄弟们,怼他。(微博)
显然,前一个“怼”是通过言语进行批评教育;而后一个则是“教训”义,这里的“怼”相当于口语中的“收拾”,可辅助肢体攻击。
“怼”字背后的情感表达
“怼”,看似简单,却能解释当下许多冲突的状态。“心”的“相对”,那是一种情感的碰撞——“不爽了就要怼”,单个字直捣黄龙,情绪十分饱满。就字形来看,和“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和“怼”在一起产生的各种词组配搭成口头禅,多数年轻人的手机收藏夹里,都有几个经典的“怼人”表情包。“就喜欢你看不惯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看在你丑的份上,就当你是对的吧”,还有人用英文、日文来助阵。
有受访对象说,虽然自己不擅长“怼人”,却十分喜欢看别人“互怼”。那些霸气侧漏、幽默机智的斗嘴,让人觉得爽、过瘾、舒畅。会“怼人”,渐渐成了一种情商高的表现。
明哲保身不如“潇洒怼一回”
社会学家认为,“怼”作为一个从方言中演变而来的流行语,有代替网络用语“撕”“掐”的趋势,“怼得好”比“骂得凶”更有话语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网评人“竺子”说,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向来有明哲保身的哲学。不少人的人生轨迹,都会经历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演变。我们不否认,这种处世哲学与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发展到极致,则未免显得平庸。
当“怼”作为一种维护正确价值观、明确底线、合理表达愤怒的姿态出现在年轻人中时,不失为一种个性的张扬。自习室里,你想看书总有人嘻嘻哈哈;深夜的宿舍,你想睡觉偏有人开着音响打游戏……网民“柴尔德”觉得,遇到这样的事情,“该炸就要炸,该怼绝不怂”。
比起发个朋友圈抱怨一下,当下的部分年轻人更信奉“机智怼回去,潇洒怼一回”,认为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知乎”网民“simple”说:“怼完几次,生活明显不一样了。思考怼和不怼的结果哪个能让你现在和以后更舒服,后果你能接受,承担得住,那就量力而行地怼吧。”
“怼”作为一个新词,简洁灵活,富有表现力。既具广泛的方言基础,又能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从目前是使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判断,“怼”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成为现代汉语词典中首个读音为“duǐ”的新词。
(综合半月谈、钱江晚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