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8

朋友圈刷票催生专职投手 有平台称“8000元保第一”

编辑:吴盈秋
导 语

不知何时起,朋友圈拉票变成了一种常态。而媒体调查发现,朋友圈投票早已蜕变成“传销式”商业活动,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成为“黑色利益链”牟利的工具。

  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吴盈秋)在微信朋友圈,你有没有为朋友家的孩子投过票?或者为自己家的孩子拉过票?不知何时起,朋友圈拉票变成了一种常态。而媒体调查发现,朋友圈投票早已蜕变成“传销式”商业活动,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成为“黑色利益链”牟利的工具。

  朋友圈拉票愈演愈烈 渐成“人情绑架”

  打开朋友圈,隔三差五地总会收到朋友发来的“拉票”链接,言辞恳切。一开始,很多人还觉得很新鲜,抱着好玩的心态积极投票并帮朋友转发信息。但随着“求投票”在微信朋友圈的快速泛滥,投票活动演变成了拉票大战。许多人根本无暇留意作品,而是碍于情面让投谁投谁。

  这些活动一般是“萌娃评选”、“才艺比赛”、“员工风采”等主题。有网友表示,朋友圈投票的泛滥越来越演变成一种人情绑架,“去年一个十几年没联系的老同学加我微信,加完之后也没怎么聊,每天给我发链接给他儿子投票,这还真是一个好爸爸,后来一想有你这么绑架同学的嘛!”

  刷票成产业 有平台放话“8000元保第一”

1MI6-fymrqmq2709695.jpg

  有需要就有市场。当朋友圈投票成为一门生意,投票刷票APP和微信职业投手由此催生。

  在搜索引擎、QQ群、公众号、APP商店中搜索“投票”等字样,即可看到大量相关平台信息。其中不少平台打出“确保一人一票,真实有效”“冲刺每小时可上千票”“8000元保第一”等旗号,投票价格则根据购买数量和操作难易等因素有所差异。如“关注投票”微信公众号的定价是按购买数量从1元/票至5角/票不等。

  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微信投票兼职”的QQ群,按照群公告内容关注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用手机号在该平台注册登录后,即可随机“领取任务”,领取次数不限。

  记者尝试领取了一个由某县新闻中心发起的“十大民宿经济带头人”评选投票任务,佣点0.08(1佣点=1元钱),将投票前勾选截图和投票后票数截图发给公众号后,经后台审核,便可获取佣点,并可通过个人中心进行提现。算下来,完成一单所需时间不到1分钟,根据任务难易,最低每单可赚0.08佣点。

  在另一个投票兼职QQ群,记者还发现有多名成员不时上传个人收益截图,其中最高的半天时间便通过刷票收入286.5元。这些诱人的“现身说法”在不断吸引新投手加入,且拉人入伙还有额外奖励。

  一位兼职投手称,她所在的投手群里,有专职做微信投票的,一个人就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微信号。记者了解到,拥有众多微信号的专职投手收入最高每月可达上万元。

  记者在微信朋友圈投票时注意到,一般的投票页面都会标注“严禁刷票行为”的字样,一经发现会给予刷票者降票或取消参赛资格的惩罚。但同时,人工刷票隐蔽性极高,举办方很难对其进行甄别。

  平台间互结联盟 后台改票诱人步步投钱

u=2072149407,772070508&fm=27&gp=0.jpg

  记者调查发现,刷票形成产业链后,有些平台之间互相结为联盟,忽悠参选者花钱刷票,家长买票所花费的钱一般由投票网页开发者和活动主办方所得。还有刷票平台直接在后台修改投票数据,诱骗参选者通过购买虚拟礼物等方式提升名次,以从中谋取利益。

  “很多家长不惜砸钱刷票参加评选活动,不是想给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就是奔着奖品去的。但是靠钱买来的名次根本没什么含金量,且往往所得奖品的价值还没有刷票花的钱多!”长春一名家长对记者说。

  有家长被诱骗步步投钱。据媒体报道,重庆一名家长白女士在给孩子参选萌宝大赛时,经大赛客服介绍花钱购买了刷票服务,代刷了2000票,一元钱一张票。刷票后名次上升,但第二天又下滑。刷票方主动联系白女士,提出再刷一次,有希望拿到一等奖。经煽动白女士又掏了4000元。但两天后,排名再次下滑。白女士准备直接刷6000元的票,最后被家人制止。但当他们联系客服要求退款时,却直接被拉黑。

  “如果利用投票活动来实施诈骗,追责难度很大。有的主办方根本不留公司名称、联系电话等实际信息,骗局一旦露馅,主办方还可轻松换个公众号和大赛名头继续施骗。”宫洪臣说。

  专家:投票背后可能藏匿黑色产业链

  “刷票成为一门生意,容易滋生违法行为的生存土壤。”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律师宫洪臣说。

  比如,有的投手招聘广告,利用学生、家庭主妇等急于赚钱的心理,打着“既轻松又赚钱”的幌子,骗取“入职费”“注册费”“培训费”等各种费用。同时,基于网络的刷票交易本身也很脆弱,缺乏有效保障,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被其通过篡改数据等手段诈取钱财。而一旦发生纠纷,维权将十分困难。

  辽宁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局民警李涛介绍说,他们在打击电信诈骗时遇到过这样的案例,“父母把孩子的身份、姓名、就读的学校甚至照片都提供给后台,后台将这些个人信息非法出售,不法分子拿到后编造一些重病、车祸的消息,对父母进行诈骗。”

  据透露,类似活动一般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网址对外发布,即使有网友对其投诉,最多也只是将公众号或者链接查封,但对方换个公众号或者大赛名字,还可再行骗。而其盈利模式,针对投票人、报名者,都有特殊门道。李涛警官指出:“针对刷票者,以可以刷票为由鼓动参赛者投入真金白银进行刷票,事实上刷票的资金早就超过了一等奖的最高价值。”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朋友圈这种“绑架式”、“传销式”投票掺杂着大量的商业行为,可能藏匿黑色产业链,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尽早喊停,“朋友圈这种熟人社会的拉票已经失去了公平的意义,完全按照人脉拉票,所以并不存在对一个作品或者人真实的评价。所有人在投票之前必须先关注一个公众号,这也是商业机构用最廉价的噱头去拿到用户最宝贵的个人信息。”

  网络投票造假最终害了孩子

72Z58PICxt3_1024.jpg

  朋友圈投票竟然产业化,成为一门生意,而这门生意的驱动力是家长的虚荣心。这是成人世界的歪风邪气对儿童世界的侵蚀,在这些毫无公信力可言的投票中,无论是胜出的孩子还是陪绑的孩子都是牺牲品。

  “ 之星”“最佳 ”之类的评选基本都是由商业机构举办,它们是有商业动机的,往往为了活动效果有意诱导家长拉票、刷票。在投票页面设置“礼物”功能更是公然鼓励家长拼钱。有时候这种比拼十分滑稽,比如合肥有家长花上万元把孩子捧成一个冠军,而冠军奖品不过是一辆价值288元的自行车。获奖或未获奖的家庭与评选机构之间的纠纷,不时就上新闻。

  之前有人在网上呼吁“请有关部门紧急叫停幼儿园微信投票”,响应者众多。今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园评先选优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称类似活动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利于良好校风学风的养成。但社会上那些商业机构则不受管辖。其实与其呼吁有关部门“多管管”,不如家长们自觉抵制变味的评选。

  踊跃拉票的家长们总是喊着“为了孩子”,但如果真的为了孩子,没什么比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念更重要。这些刷人脉、刷金钱的评选只会向孩子传达一种理念:你的表现不重要。既然决定名次的是场外因素,又何须提升个人能力?

  孩子的公平观念、规则意识需要家长来培养,可惜许多家长自己的观念就是歪的。有人说,很多家长很难接受自己小孩的平庸。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费钱费力去拿自欺欺人的荣誉,毫无意义。

  还有一些家长是自己的生活太空虚,于是靠透支孩子来填充,自己丧失了奋斗的激情,于是帮孩子作弊来获得成就感。拿孩子的名次,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这不是爱而是绑架。

  拒绝不公正的朋友圈评选,还亲友们一片清净,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示范。

  (综合工人日报、中国之声、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