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

中消协曝"双十一"内幕 近八成商品都是“抬价再打折”

编辑:金林杰
导 语

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十一”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林杰)不管消费升级如何提,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价格总是敏感的,低价促销也是每年“双十一”的“主旋律”。但是,“双十一”真的便宜吗?中消协11月29日公布的“双十一”购物价格监测显示,就算消费者有奥数的头脑,也算不过精明的商家——在受监测的16家网络购物平台的、539款宣称参加“双十一”促销活动的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十一”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

1.png

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截图

  所以,在很多消费者买到实惠商品的“双十一”,也有一些消费者辛辛苦苦抢到的“便宜货”,并不一定真的便宜!此外,还有网友吐槽,“双十一”存在线上线下商品不一致、定金和订金等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先涨后降”的价格“潜规则”

  “真气人!看着优惠力度大,其实是先涨价再降价的,便宜不了多少钱。”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吐槽,她在当当网平台上网购的一件呢子大衣,在11月7日之前价格为152元,而在10日价格上调至288元,11日又降至136元,只比原来降了10多元。

  另外一位消费者则反映:亚马逊平台某款标称为“大嘴猴”的品牌针织衫,“双十一”前价格为53.1元(不含运费), “双十一”期间价格涨至109元(满99元免运费),涨价幅度较大。

  “双十一”之所以屡创销售奇迹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价格优势,号称年度最低价。但是,部分电商平台某些商品在“双十一”促销前先涨价,在促销当天降价,实际上价格持平甚至上涨,促销活动名不副实。

  今年,中消协进行网购商品价格及服务体验式调查,跟踪调查了16家网络购物平台,共选取了668款商品,其中既有预售商品,也有非预售商品。从10月21日到11月21日,体验人员通过截屏等取证方式对每款商品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调查体验发现,一些促销活动虚有其表,消费者难得实惠。有的将“划线价格”解释为参考价、建议价或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以避免“虚构原价”相关法规的约束,给随意标注划线价格,误导消费留出余地;有的先涨价后降价、虚构“原价”,造成折扣力度大的假象,而实际并不比非活动期间价格低,甚至更高。

  调查发现,在今年宣称参加“双十一”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中,在整个体验周期内,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双十一”价格或更低价格(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1%。

  “定金”≠“订金”

  调查体验发现,不同平台和商家预售规则、支付定(订)金和尾款时间不尽相同。

  所谓预售,即商家使用支付定金(订金)的方式,让消费者提前购买,“双十一”当天支付尾款,“双十一”后发货。

  然而,预售活动背后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小觑。许多商家刻意混淆“定金”与“订金”。 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今年一些平台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而非“订金”,虽然定金可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则定金不退还。

  95后刘琪在网上看中了一款某品牌的单肩斜挎包。11月7日、11月10日,她看见这款商品预售价格都是1068元,活动为“定金99抵扣150”,折算下来价格为1068-150+99=1017元,于是兴高采烈地交了定金。但到了“双十一”当天,她发现标价为1068元,活动为“满400减50”,折算价格为1068-50-50=968元,而11月12日价格为促销价999元,折算价格同样低于之前预售价格。

  “我这定金岂不是交得很冤枉!”她想找店主退定金,却被告知“订金可退而定金不可退”。

  据悉,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而很多商家预售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定金”。虽然定金可翻倍,看似十分优惠,但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则定金不退还,那么这笔定金就打水漂了。

  “‘定金’还是‘订金’,一字之差,在法律效力上完全不同。”轩辕律师事务所的阳少华律师表示,目前我国《担保法》中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而订金一般被认为是预付款,对合同的履行没有明确的惩罚。

151499.jpg

  培养价格意识 精明理性消费

  对于“双11”期间的价格乱象,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打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等破坏网购环境和商业诚信的行为,要从电商平台的环境治理入手,如设置价格申报、监管电子系统,将电商所售商品的平时价格录入备案,同时对违规的商家和其所在的电商平台课以重罚。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提出了建议,提议有关部门完善网购价格监管制度,依法惩处价格误导行为;加强平台商品价格管理,电商平台及商家需落实诚实守信经营责任;消费者需培养良好价格意识,坚持精明理性消费。

  (综合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中国青年报、长沙晚报、经济日报、央视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