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3

不吸烟女性成肺癌高危人群 要注重筛查、回避二手烟

编辑:沈正玺
导 语

在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团队完成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不吸烟、女性被定义为中国肺癌新的高危人群。

timg (1).jpg

  浙江在线杭州3月23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沈正玺)23日,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团队完成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项目获得了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在这一研究中,通过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社区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定义不吸烟、女性为中国肺癌新的高危人群。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是基本共识,但二手烟的“厉害”还在慢慢露出真面目的过程中。生活中有些地方可能真的是不抽烟的你都躲不开的“二手烟聚集区”。

  调查研究:女性成国内肺癌高危人群

  陈海泉介绍,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其项目组在上海市闵行区的7个社区,以先期建立的肺癌高危人群库为基础,开展自然居住人群中肺癌高危人群的初筛研究。共筛查高危人群11332例,其中男性比例63%,吸烟患者比例83%,平均年龄63.8岁,但最终比较发现,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68/10万和358/10万,吸烟、不吸烟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59/10万和337/10万——“尽管筛查的人群是男性多、吸烟者多,但发现肺癌患病人群仍然是不吸烟的女性患者居多。”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2017年临床数据显示,肺癌患者中,不吸烟的人群从30%上升至60%左右,性别比例中,男女性肺癌比例也出现逆转,现在女性肺癌患者占到约60%,男性只占30%-40%。最年轻的女性肺癌患者为95后。

  “以往的经验提示,肺癌的高危人群多以老年、男性、吸烟为主,但我们项目组的研究却发现,女性、不吸烟人群是中国肺癌新的高危人群,仅2016年,在我们医院,年轻不吸烟女性患者就占到了早期肺癌的76.2%。”陈海泉教授进一步说,在中国,肺癌的人群结构与外国并不太一样,在国外,肺癌的高发人群仍然是抽烟、高龄人群为主,年龄在55至70多岁。

timg.jpg

  原因探索:基因突变,但根本源头待查

  出现这一现象究竟由什么导致?社会上也有人认为厨房油烟是导致非吸烟女性肺癌高发的重要原因。然而,陈海泉并不完全认同,在其所在的医院里,查出来的年轻不吸烟肺癌患者,炒菜做饭的人的比例很低,因此很难有确切的证据证实女性肺癌发病一定跟厨房油烟有关,也没有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指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现在查出来所有的不吸烟的肺癌,大部分都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陈海泉基于临床经验做出推断,在其团队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90%的不吸烟肺癌患者存在已知基因突变,“但至于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基因突变,最根本的源头在哪里,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但环境因素不容忽视,如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等的接触。”

  由于非吸烟女性肺癌高发的病因不明确,陈海泉特别指出,要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要更加注重筛查。他指出,目前,上海市社区居民及机关企事业人员的体检,大部分已经从以前的胸透或者胸片检查换成CT检查,并发现了大量早期肺癌患者。对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年龄在55-77岁,每天1包、吸烟30年,或每天2包、吸烟15年,以及过去15年一直有吸烟或者戒烟不到15年的人群,陈海泉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而如果筛查出小的肺结节不要恐慌,也无需急着手术,可以先经过4-6个月密切随访再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有无恶化趋势,这种做法可以有效降低良性开刀比例。

  而对于肺癌的低危人群,如非吸烟者、无肿瘤或肺癌家族史等一般人群,陈海泉表示,如果一次筛查没有问题,则不需要年年做,“尽管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量并不高,但一个人如果从20多岁筛查到80多岁,累积的低剂量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他建议这类人群可以考虑3-5年后做一次筛查。”

timg (2).jpg

  二手烟危害巨大 餐馆饭店、卫生间、公共楼道问题尤突出

  烟草烟雾中含有69种已知的致癌物,这些致癌物会引发机体内关键基因突变,正常生长控制机制失调,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和恶性肿瘤的发生。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及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之中同样会增加多种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

  另外,二手烟暴露没有所谓安全水平,即使短时间暴露于二手烟之中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在室内环境中,无论是加装排风扇、空调还是其他装置,都无法避免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唯一能够有效地避免非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的方法,就是在室内环境中完全禁烟。

  一根头发丝直径50微米,烟草烟雾的颗粒大小只有头发丝直径的百分之一,颗粒物越小越容易穿破肺泡,对人的健康影响越大。二手烟的微小颗粒物会吸附在人的衣物、地毯、窗帘等物品上,即便吸烟的人离开了,这些物质还在,这就形成了“三手烟”。肉眼看不到这些颗粒,但是它们会和空气中的很多化合物继续反应,会生产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这些颗粒存留的时间相当长,不是开窗户通风就能解决的,而烟霾和雾霾的叠加影响危害会更大。

  国家开始控烟以后,公共场所基本很少再看到有吸烟的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区域成为烟民的聚集地。

  陈女士说饭店餐桌是她最常遭遇二手烟的地方,有时带孩子去吃饭会碰到邻桌有人抽烟,“一般我自己不会和对方说,而是请服务员去提醒。”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会将烟灭掉,但也有人会不听劝阻一直抽,或者熄灭以后没多久又开始重新抽。

  “我吸二手烟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在单位的洗手间了。”北京一位白领说,其所在单位的洗手间,特别是男洗手间常年被当成“吸烟室”,基本每次去都能闻到浓烈的烟味。在她看来,想在办公楼里彻底禁烟难度很大,“因为楼层很高,很多人不愿意也没时间为了吸一根烟专门坐电梯下楼一趟,那样时间成本太高了,另外也不会有人强行制止洗手间的吸烟行为。”

  对于家住北京海淀区的退休职工冯路青来说,二手烟烦恼主要来自于自家居民楼的公共楼道。尽管这些年不少人都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有的烟民不在家里抽烟了,却把公共楼道变成了“吸烟区”。为解决这个问题他曾经和居委会反映过多次,但居委会能做的只是在楼道里贴上“禁止吸烟”的警示语,作用并不大。此后,冯路青还通过控烟举报电话去反映问题,但工作人员现场了解情况因为没有亲眼看到吸烟者,最后也只能是同居委会进行沟通,强调要加强管理。“工作人员不可能24小时蹲守在这里,没有看到吸烟的人,就没有办法进行处罚。”

  (综合澎湃新闻、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