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9

让安倍苦等48分钟!这不是“迟到大王”普京的第一次

编辑:冯一伦
导 语

普京在国际上素有“迟到大王”的称号,英国女王、德国总理、西班牙国王、韩国总统,都曾领教过普京的“迟到”。

  浙江在线杭州5月29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同样是日俄领导人会面,同样是有关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的问题,安倍晋三和普京近日的会谈重演了2016年的那次“尴尬”。这次,俄方领导人又因“迟到”,让日本首相在酒店内干等了48分钟。

  《朝日新闻》27日则指出,此次会谈双方在北方四岛问题上各自的主张依旧是平行线状态,没有达成任何共识,会谈成果匮乏。

43.jpg

2016年12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山口县与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苦等48分钟!日俄峰会安倍很受伤

  当地时间5月26日下午,日本首先安倍晋三在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据日本《产经新闻》消息,就当与安倍晋三的会谈开始之际,普京突然要和新任官员开会,所以决定延迟日俄领导人会晤时间。这让日本外务省官员“紧张无措”,而首相安倍晋三“不得不在酒店房间内干等”。

  所幸会谈随后顺利举行。但普京到场时已经比原定会谈时间晚了48分钟。此外,会谈结束后,相关的记者提问环节也被取消。

  报道称,会谈一开始,普京就呼吁道:“最重要的是心系双边关系发展。”安倍回应说:“(2016年12月在山口县)长门会谈以后,双方在共同经济活动和(南千岛群岛)原岛民的人道主义措施方面取得了具体的进展。希望这次会谈进一步起到推动作用。”

  安倍曾期待凭借着良好的个人关系,让普京主导解决领土问题。尤其是今年3月普京再次当选总统以后,日本政府内部有分析认为,出现了容易让普京在领土问题上做出政治决断的环境。

  然而,变化的迹象并未显现,政府相关人士称,“日本有些太过着急了,误判了俄罗斯的温度”。

45.jpg

普京

  迟到,普京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

  其实,普京在国际上素有“迟到大王”的称号,英国女王、德国总理、西班牙国王、韩国总统,都曾领教过普京的“迟到”。

  5月24日,在圣彼得堡会见各国投资代表时,俄总统就“习惯性地”迟到了,普京当场向投资者道歉,并拿总统的工作开玩笑。

  普京对国际投资代表说:“在谈话之前,我因参会迟到向你们道歉,我刚结束和法国代表团及法国总统的会面。”

  之后,普京开玩笑道:“关于这次迟到道歉,我想说,我和我的同行都喜欢开玩笑,我们没有具体的工作,因此我们喜欢闲谈,喜欢畅想,而所有这些都会耽误时间。你们不一样,你们都负责具体的事务,有具体的责任,而你们的责任可以体现为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

  而此次的日俄峰会并不是安倍第一次领教普京的“迟到”。2017年7月,德国汉堡G20峰会期间,特朗普上任后首次与普京会晤,两人原计划会谈30分钟,结果谈了2小时16分钟,让排在特朗普后面与普京会晤的安倍等了超过2个小时。对此,普京感到抱歉,安倍则表示理解,称俄美领导人有太多话题要谈,他为双方能够畅所欲言感到高兴。2016年4月,两人在莫斯科会谈时,普京也迟到了30分钟。2016年12月,普京访日期间,因为专机出现问题迟到,原定会谈推迟了2个小时举行。

44.jpg

瑞士小镇

  各国如何看待守时这件事?

  守时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社交的礼貌,越是先进的国家,对守时的观念越是注重。在守时这件事情上,下面这些国家可以说为全球树立了典范。

  在德国,有句流传久远的谚语——“准时就是帝王的礼貌”。众所周知,德国人的守时观念跟他们的汽车一样,世界闻名。

  对于传统的德国人,对于守时是比较看重的。如果是私人约会,他们为了如期赴约,一般会提前一些时间赶到,等到约定的时间再敲门进去。现代社会由于堵车等不确定因素,大家对于守时有一定的宽容,如果不能如期赴约,要提前打个电话通知对方大概几点能到,这是最基本的礼节问题。

  在瑞士,守时是一个重要而普遍的特征。对不干净无法容忍的人被称为有“洁癖”,瑞士人则是守时成癖。在瑞士,处处可见带有钟表的建筑,似乎在提醒人们好好管理自己的时间,千万不要耽误了钟点。有人认为,瑞士人之所以异常守时,可能是历史上由于其残酷的山区环境造成的——那时候,人们要么准时播种并及时收获,要么就一无所获。

  而对日本人而言,严格遵守约定时间是一项重要礼仪。随意拖延时间,或让别人久等,等于浪费他人的生命,是公认的失礼行为。因此,开会迟到、上班迟到的现象在日本公司很少发生。一般来说,比约定时间提前5到10分钟到场是普遍的做法,如果卡着点才来,则会被认为是迟到了。

  据统计,日本铁路的准时率每年保持着97%以上。去年11月,日本筑波快线一趟列车因为比原定发车时间提前20秒驶出站台,铁路公司专门发表声明道歉,引得一众西方媒体大肆报道,并在社交媒体广为转发。在列车经常晚点的英国,网友们甚至将这则道歉声明转发给当地铁路公司。

  (综合环球网、参考消息、国际在线、中国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