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4

“网红”冰淇淋国外遭禁售 国内一度卖断货你还敢吃吗

编辑:周舸
导 语

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色彩,“椰子灰”冰激凌迅速走红,深受年轻人追捧,甚至一度出现了卖断货的情况。

  f5eef291-9571-475b-8c22-d5e594324163.jpg

网红冰淇淋

  浙江在线杭州7月1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你听说过“椰子灰”冰淇淋么?近日,一款名为“椰子灰”的黑色冰淇淋突然间风靡网络。据介绍,这款看上去黑黑的冰激凌,吃了以后嘴唇、牙齿也会变得黑黑的。凭借其独特的口感和色彩,“椰子灰”冰激凌迅速走红,深受年轻人追捧,甚至一度出现了卖断货的情况。

  这种黑色的美食,在外国一样流行,就是因为太火爆了,引发出不少问题。英国《每日邮报》7月4日报道,由于活性成分会引起便秘、降低药效,纽约市已禁止售卖近来风靡全球的炭黑色冰淇淋和拿铁。那么,在国内的你还敢吃吗?

  “椰子灰”销售火爆

  “椰子灰”冰淇淋最近爆红,无论是抖音小视频APP 还是小红书都有许多关于它的推荐。

  新奇的“椰子灰”从线上红到了线下。记者近日走访了一家冰淇淋店,店员告诉记者,这款冰淇淋最近非常火爆,前几天一度卖到脱销,现在的是最近两天才刚到的。从外表来看,确实是少见的全黑色冰淇淋,最上面有一层椰蓉丝,整个冰淇淋除了正常的奶味甜味以外,也有着一股较浓的椰子香,但是却很容易吃到满嘴“黑黑的”。在社交平台,不少网友还评论说,不仅吃进去舌头发黑,之后就连粪便也是黑色的。

  据报道,有商家表示“前一天晚上拿的货,第二天上午就卖光了。” 除了冰激凌店销售“黑色冰激凌”外,记者还发现7-11、全家、邻家、全时等多家便利店均有销售。邻家便利店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这款冰激凌由于在社交媒体上流行,所以 销量很好,经常断货。

  “网红”冰淇淋在国外遭禁售

  这种黑色的美食,在外国一样流行,就是因为太火爆了,引发出不少问题。英国《每日邮报》7月4日报道,由于活性成分会引起便秘、降低药效,纽约市已禁止售卖近来风靡全球的炭黑色冰淇淋和拿铁。那我国这个号称是烧焦的椰子壳灰制成的冰淇淋还能吃吗?

  据法制晚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早年就颁布了禁令:禁止将活性炭作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着色剂,原因有二:一是摄入过多的活性炭会导致人体脱水和便秘,影响人体营养素的吸收。二是活性炭在人体肠胃中吸收药物,可使避孕药以及其它处方药药效降低。

  消息传出,国内部分消费者对“椰子灰”冰淇淋也有了疑虑。昨天记者搜索微博平台看到,一些网友对此已加以负面评论:“天呐,不要再吃椰子灰冰淇淋了”“中午刚吃完椰子灰就看见上热搜了,网红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生气”“冒着说里面有活性炭的风险试的,以后不会再吃了……”

  商家否认添加活性炭

  从一份“椰子灰”冰淇淋的海报上,可以看到商家对其定义是“烧出来”的冰淇淋,并称“全国首创”。在一篇小红书的介绍文字里,称椰子灰之所以是灰色,是因为“其实是烧焦的椰子壳的灰,椰壳活性炭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椰子灰”。而外地媒体报道称,这款产品的宣传中曾宣称过“是用烧焦的椰子壳灰混合椰子片、椰汁以及奶油制成”“天然活性炭美颜,排出毒素,有助消化”。不过,记者在几份现存的官方海报中,并没有看见“活性炭”的字样。

  而记者买到的这个“椰子灰”冰淇淋,配料表中含饮用水、白砂糖、麦芽糖等成分,没有“炭”相关的表述,而是标注了“着色剂”。昨天,在和江西天凯乐冰淇淋厂家进行联系后,“椰子灰”的销售主任明确表示:他们的“椰子灰”产品中添加的是植物炭黑,而非活性炭,这种植物炭黑是国家食品中允许添加的,他们将近期就会针对网上所提到的问题发布有关申明。

  在这家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对“椰子灰”冰淇淋的表述是这样的:“采用纯天然椰汁和经过炭化提炼加工的椰壳”。

  网友评论:

  没钱吃土,有钱吃炭,这样的操作让不少小伙伴直呼惊呆了:

  听风吹8023:水泥冰淇淋无误了

  要cool:活性炭不都拿来吸附的吗。。在车里或者新家里。。。拿来吃太骚操作了吧

  ins风设计:活性炭美颜?丑疯了的才会信这个吧

  __its__ZZJ:。。。啥。。我以为里面灰色是芝麻。。。

  红蓝橙金五彩斑斓:但是蛮好吃的…买之前我是不知道有啥功能…

  嗯_会:活性炭吃这个的人啥心态,吃土已经满足不了了么,改吃碳了

  然而,即便知道了配方“用多了净化空气,吃一点可能便秘”,依然有人愿意吃,为啥?“好吃”+“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安吉丽娜铁:关键也不是一天吃80根。尝尝鲜吃一个也就得了,对身体没啥伤害

  哈桑0606:吃冰淇淋不是为了好吃吗。跟冰镇西瓜一样。 谁会关注营养

  哇_看小蛋哎:可这个…真的蛮好吃的……

  吃瓜小号nini:???我只是单纯觉得好吃。。为毛要加活性炭??

  (综合法制晚报、贵州网、中华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