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总额过万亿美元:一项世纪新纪录
今年以来,就在人们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跌宕起伏的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之际,我国外贸进出口仍在快速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达645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增长32.7%,进口增长14%。
回顾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成绩令人瞩目。现在,我国平均每天进出口额达30多亿美元,相当于1950年和1951年两年的总和;不到一周的外贸规模就相当于1978年全年的总量;1979年至2004年的25年间,我国出口总额增长近43倍,年均增长17.4%。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至2004年,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外贸进出口平均增幅达到31.5%,总额由6208亿美元发展到11548亿美元,于去年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创造了又一项世纪新纪录。今年,预计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将超过1.3万亿美元。
随着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位次明显提升,2003年,出口居第四位,进口居第三位。去年,我国进出口额全面大幅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增量乃至全球贸易总量的主要推动力量。
外贸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日增
“十五”期间,在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控制部分行业投资过热,以及消费增长相对较慢的情况下,出口的快速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年多来,我国外贸出口更是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外贸出口总额由2002年的3256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5934亿美元,年均增幅达30.7%。
作为连结国内产业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外贸不仅密切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而且作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外贸出口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提升了国内的生产加工能力,出口竞争的需要有力地促进了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对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
扩大了社会就业。目前我国从事对外贸易的企业达40多万家,占登记注册企业总数的8%左右。农产品出口虽然只占出口的5%,但涉及就业人数6000万左右。据估算,与进出口直接有关的就业人数达8000多万,加上间接人员,至少在1亿人左右。
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据统计,1994年至2003年的10年间,我国进出口为国家直接增加税收达8275亿元,占同期全国税收的7.7%。2003年,进出口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3.6%,成为国家税收的第二大税源。
平衡了国际收支。自1990年始,我国对外贸易外汇收入大量增加,外汇储备由1978年的8.4亿美元上升至2003年的4033亿美元,到今年6月末突破7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充足,增强了我国防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外贸增长基础更加坚实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1979年以后,我国对外经贸抓住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无论外贸数量还是外贸质量都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提高。
外贸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为适应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是不断推进以外贸准入制度为重点的经营权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立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度、鼓励设立出口型和技术先进型外商投资企业,到90年代赋予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外贸经营权、放宽经营资格标准,到去年7月1日起对外贸经营主体实行登记制,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外贸经营体制,为外贸发展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体制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二是稳步推进以汇率、税率为手段的市场化改革。从实行减亏增盈、差别外汇分成、出口退税制度,到汇率并轨、设立出口信贷和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到实现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放宽资本项目汇兑限制,在外贸领域基本建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策体系。三是加快推进以《对外贸易法》为核心的法制化改革。1994年7月1日,我国首部《对外贸易法》正式颁布实施,随后,一系列与对外贸易相关的配套法规和规章相继颁布。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对外贸易法》进行的修订,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经营管理法制化走上了进一步完善的轨道,保证了外贸管理的公开和透明,以及与世贸规则的衔接和一致。
外贸发展战略不断充实完善。一般贸易稳步发展,加工贸易蓬勃兴旺,纺织品、轻工产品出口继续成为我国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机电产品连续8年稳居出口的“半壁江山”。我国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把利用外资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002年以来,每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已占我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此外,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库),港区联动、边境贸易等多种方式并举,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同时,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我国的贸易伙伴已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几十个发展到220多个,与传统市场的经贸关系稳步推进,与新兴市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我国形成了一大批出口拳头产品,彩电、电冰箱、录放机、照相机、摩托车、皮鞋等的出口量均占国内产量一半以上。对外贸易还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近百种商品产量名列世界第一,如钟表、收录机产能占60%以上,照相机、日用陶瓷占50%以上,彩色电视机、摩托车占30%以上。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2002年至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679亿美元、1103亿美元、1655亿美元,增幅分别为46.1%、62.6%和50.2%。今年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达到180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其中进口867.4亿美元,增长19.9%;出口935.2亿美元,增长32.4%。
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和贸易基数的增大,我国外贸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重要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1978年以来,我国进口平均增速高达15%以上;2000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增幅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2003年,进口增量占全球进口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从日本、韩国、东盟的进口增长更超过30%,为东亚经济的稳定复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2003年,我国外贸对世界贸易增量的贡献达34.3%;2000年至2003年的4年间,我国进口增长占世界进口总增长的26.4%;2003年,我国外贸进口吸收了美国出口增量的22%、德国出口增量的28%、日本出口增量的32%。有关专家认为,伴随着近年来进口的大幅度增长,中国已经完成了从“出口增长奇迹”到“进口增长奇迹”的转变,已经成为全球进口增长的发动机。
中国进口规模的扩大,使我国在国际进口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强化。在2003年进口额达到4128亿美元的情况下,去年我国的进口又强劲增长35.99%,大大超过同期全球贸易增长率。我国进口的增长促进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发展。据商务部统计,2003年,韩国对我国出口净增220亿美元,拉动韩国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新加坡对我国出口净增35亿美元,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个百分点以上;马来西亚对我国出口净增71亿美元,对其经济增长贡献为7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2003年我进口初级产品增长47.7%,占当年进口总额的17.6%。今后,我国还会进口大量初级产品,将为发展中国家扩大对我出口提供巨大商机。在世贸组织成员中,我国对少数最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并且不断增加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从而带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五年来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贸易大国。今天,随着我国正在向贸易强国逐步迈进,外贸将继续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中国也将继续成为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