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具备相当条件
胡锦涛在开班式上指出了我国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具备的条件:总体上讲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开这样的研讨班,说明有些同志的思想认识还不完全统一。”旁听了开班式的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东京教授说,研讨班的任务之一也是统一大家在建设新农村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按照去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会议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与过去比提法升华的地方”,王东京说,新农村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说法,但以前所描绘的新农村都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些物质方面的目标,而现在的20个字则要求农村建设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
但有一些地方以为,建设新农村就是单纯建新房,乃至建“豪宅”。2月20日的新华时评以“‘农民豪宅’不宜提倡”为题,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批评。
王东京认为,这次提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与过去也是不一样的,计划经济变成了市场经济条件。这种条件下,大部分事务要交由市场去调节,政府要做的就是公共财政要覆盖到农村,公共服务要延伸到农村。目前看来,这一块做得还不够。
一些专家进行调研时注意到,在取消农业税后,一些地方以财力不足为由,在投入农村建设上积极性不够。
但是,此次研讨班传达出的信息是,建设新农村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当条件,胡锦涛在开班式上指出了我国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具备的条件:总体上讲我们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具体说来,宏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要求我们做好三农工作,多年的发展,使我国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国力,二三产业的比重占到87.6%,财政收入达到了3万亿元,城镇人口达到了43%.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部教授徐祥临还注意到了,胡锦涛在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用了“生活富裕”一词。
他认为,与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生活宽裕”相比,“富裕”的富有程度显然是超过“宽裕”的,而且,过去也没有提到“生态良好”,“这是不是反映了高层对新农村建设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能就农村建设新农村
一位与会人员记录下了胡锦涛这样的讲话:“解决好三农问题仅靠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力量和资源是不够的。”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这又在指导思想上与以前不一样了。”王天义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通过城乡互动来建设新农村,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的建设办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以前脱离农村建设了城市,现在认为也可以就农村建设农村,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新农村建设就只能是死路一条,农业本身是难以让农民富裕起来的。”
目前的小农经济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而农民增收的最主要的方式应该是在农业之外。
三农问题专家陆学艺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是一场改革,改革的目标要基本改变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让农村宜居,增加农民收入。
“此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新农村建设研讨班传递出的一个信号是,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的工作安排,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认为只是农林水利等涉农部门的事情。”张虎林说。
一位与会人员记录下了胡锦涛这样的讲话:“解决好三农问题仅靠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力量和资源是不够的。”
在此次官方的研讨班举行的同时,有学者和地方实践者组织也在关注新农村问题。2月18日-19日,由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举办的“乡村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据全国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今年全国政协会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成为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这位负责人介绍,完善农村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已被全国政协列入本次政协会议建议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供委员们写提案时参考。
(本报记者申剑丽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