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设重点在县以下
著名的“枫桥经验”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平安建设的老典型。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模式: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从而达到“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化;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的效果。依靠这个思路,多年来他们成功化解了诸多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并得到百姓的高度认可。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是社会管理与建设的重要内容。所谓“平安”,指的是社会太平、百姓生活安康。 陈冀平指出,开展平安建设活动,要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综合治理为骨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形成人人参与治安防范的工作格局。2006年,要重点做好县以下平安建设工作,建立平安县(市、区)、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社区)、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和平安家庭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建“平安村”活动,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全面实施“为了明天工程”
“你瞅谁呢?”“谁瞅你了?”“就你瞅的。”“我瞅你咋的?”“你瞅我就不行。”沈阳市沈河区的两伙少年在社区的小道里因为行走问题竟然开始了这样的对话。
5句话之后,双方开始大打出手。群殴中,一个孩子手里拿着尖刀疯狂地挥舞。2个小时后,过路人发现了一个倒在楼口、气绝身亡的孩子。致命的伤害是从后背刺进去的利刃造成的。
这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典型案例。
2004年11月29日,由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制定,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等20个部委共同实施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正式启动。“为了明天工程”主要围绕加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重点群体的管理、帮教;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等4个方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陈冀平说,2006年将全面实施“为了明天工程”。
一、要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和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办好现有的流浪儿童救助中心,尚未建立救助中心的地级市都要尽快建立。二、要严厉打击幕后控制、操纵流浪儿童乞讨和教唆流浪儿童犯罪的团伙及黑恶势力。三、加强工读学校建设和管理,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和挽救。四、要加强闲散青少年教育和管理,建立闲散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成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工作者队伍,以社区和村为单位,对孤儿、辍学生、无业在家的闲散青少年、无人照料的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子女、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进行摸底排查,建档立卡,制订和完善对这些重点青少年群体在教育、管理、抚养、监护和救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采访即将结束之际,陈冀平再次强调,2006年中央之所以确定这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着力点,主要是因为“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和谐稳定,是国家、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社会治安形势,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认清大好形势抓住机遇,增强维护稳定、营造和谐氛围的信心和决心;
必须清醒看到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和突出问题,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必须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未雨绸缪,统筹规划,研究制定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和重点;
必须切实改进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为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