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接受两会代表、委员审查和讨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作为中国下一个五年发展的国家意志与行动纲领,向人们勾勒出了2010年的中国愿景。
透过规划的字里行间,代表、委员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十一五”时期,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新拐点。
在这一历史新拐点上,无论是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代表、委员的发言,抑或是大量的网上调查,都发现和提出了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并且,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了一系列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之后,还坦承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这些问题究竟能不能解决,哪些问题是现在就可以解决的?应该采取哪些方法解决?哪些问题是需要创造条件才能解决的,怎样通过发展和改革的办法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良好的机制、体制条件?哪些问题是需要经过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才可能解决的,我们这代人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做些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关键性举措,便是集中全党全民智慧,在“十一五”解决中国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正确途径。
以建设者的姿态积极承担起“十一五”发展重任,代表、委员的发言和议案提案及建议意见,少了一般的讴歌赞美,多了对问题深度调研后的国是建言;省市领导者对2010年的畅想,强化了对经济社会民生协调发展的高度关注。
这一切,都在向世人昭示着,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中国的发展正朝着建设更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经济、更加民主有序的现代政治、更加繁荣的现代文化、更加和谐与充满活力的现代社会的宏伟愿景而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