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固有认识很难改变
柯金花:我曾接触过日本一个对华友好的群体创价学会,他们大多数人都比较反对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态度,认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是没有道德没有常识的做法。但为何还选小泉?他们说,日本的经济发展需要小泉这样的人。其实,关于历史,只有那些和你交往甚密的日本青年才会与你交谈。他们坦言,日本教科书歪曲史实,但中国史书难道没有吗?他们对历史事实很模糊,不太相信日本在南京屠杀了30万人。很多人还反问,日本人不也受到伤害了吗?比如,宫崎骏电影《再见萤火虫》就描述了二战末期,一户日本家庭父亲参军,母亲被炸死,兄妹死于非命的悲惨故事。
于悦:我曾与一位日本青年争执。他的辩驳可能很有典型性。他们很反对中国人经常把日德放在一起比,认为德国对犹太人屠杀是有意识、有组织的,而日本人从来没有想要把中国人杀尽,许多伤亡都只是战争行为。对于靖国神社问题,许多年轻人相信,按日本传统,他们的祖先死后会变成神,不管他们做过什么事情,他们死后日本人都会把他们当成神来拜祭,和战争、战犯无关。这是日本文化传统,需要其他国家理解。有些日本青年甚至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日本在二战中遭受过美国空袭和原子弹轰炸,日本人从不记恨美国人,那中国为何不能这样呢?这些历史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还有个例子,在日本天皇生日聚会现场,老人比较多,青年却较少。有日本学生告诉我,天皇就是个老大爷,接着就不说了。可见,日本青年的历史观是简单的。
冯全普:许多日本青年不爱学历史,思维呈直线型,当然容易走极端。他们对历史的看法首先来源于教科书。日本扶桑社的右翼历史教科书,虽只有不到1%的学生在使用。但是,扶桑社有钱,教科书更新快,有大量应试材料的总结,很受青年学生喜欢,许多参加大学考试的青年学生都会去买。所以,潜移默化中的影响非常大。再就是受媒体影响,日本媒体对中国负面报道多,经常骂中国。所以,日本青年并没有受到正确的历史教育,长此以往,他们就只知道发动过战争,但对谁是谁非不置可否。我有个外务省的朋友,每次与他谈历史,他都只说,那都会过去的。
夏维勇:其实,两国学生对战争本身的共同认识是有的。但深入讨论后发觉,两国青年都是从本国宣传和受教育的背景出发,阐述自己的历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