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会长代表团抵达北京。七团体会长集体出动,一起访问中国,在日中民间交流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中日关系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这次访问受到中方的重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领导人将会见日中友好七团体会长代表团。众所周知,中日民间交流30多年前曾为两国邦交正常化立下过汗马功劳,人们很关心:两国民间交流的这种活力和作用,能否逆日本右翼的阻挠,再次重现呢?
日本有识之士为中日民间感情担忧
这次联合访华团主要成员有日中友好协会、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日中经济协会、日中协会和日中友好会馆等七个团体的会长,其中包括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前于29日下午抵达北京)、日本前外务大臣高村正彦等日本知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
据报道,早在去年年底,日本友好团体就开始对访华事宜进行试探磋商。中日双方为此进行了多次会谈,最终就日方团体访华达成原则协议。对于这次访华的目的,访华团许多成员都提到了两国的“国民感情”这个词。访华团成员、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中田庆雄先生强调,日中政治关系冷淡已经开始影响到经济关系以及“国民感情”。中田先生称,访华期间,日中友好七团体将与中方有关团体举行一个大型会议,除了讨论两国政治关系外,最主要的就是如何缓解两国“国民感情”的紧张状况。
另外,日本政府内的少数“知华派”官员和一些日本社会精英也对日中民间感情表示担忧。即将离任的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和即将赴任的日本驻华新大使宫本雄二近日一再对日中“国民感情”表示担心。阿南惟茂在离任前的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非常担心当前日中两国出现的国民感情恶化的现象”。宫本也认为,两国关系要想得到改善必须要以国民的相互理解为条件。3月23日,“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在日本召开年会。会上,日方首席委员、富士施乐公司董事长小林阳太郎对日本目前的对华关系现状表示担心。他说:“日本目前根本不考虑对方国家感情的言论很多,毫无顾忌地刺激对方。我对这样的现状表示非常遗憾。”
日本民众对华感情变化微妙
近两年来,日本民众喜欢中国的比例正在大幅度下降。根据日本内阁公布的数据,2004年10月,对中国感到亲近的人为37.6%,对中国不感到亲近的为22.7%,其中年轻人对华感情的恶化比较明显,回答不喜欢中国的比例有明显的上升。2005年时事社公布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已有40%以上的受访者声称不喜欢中国,只有不到5%的人表示喜欢中国。
今年以来,日本民众对华感情似乎起了微妙变化。3月29日,日本外务省公布的“有关日中关系的意识调查”最新结果显示,77.9%的被调查者认为日中两国关系“应该加以改善”,认为“维持现状较好”的比例为12%,认为“即使进一步恶化也无所谓”的比例为1.5%。另一方面,对目前的日中关系,回答“不好”或“不怎么好”的人数总计达全体的66.7%。对于“20年后的日中关系将走向何方”,回答“将出现好转,不断加深合作伙伴关系”、“大局上将出现好转,但同时摩擦也将增多”的人达到46.5%。几乎与此同时,《产经新闻》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也显示,52%的日本人不赞成下届首相继续参拜靖国神社,他们认为日本政府应该注意倾听他国的声音。虽然这两次调查并没有直接问“你是否喜欢中国”这个问题,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民众对华的态度有所回归,至少大多数人认为应该重视对华关系。
日本一些专家认为,从1990年至2004年,日本历次舆论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喜欢或不喜欢中国的日本人比例基本持平,而且就对华态度发表看法的人徘徊在30%左右。换言之,大多数日本人对中国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近两年来,日本国民对华感情急剧下降,首先是首相小泉留给后任的“负面遗产”。另外,日本一些媒体在其中起了不好的作用。比如去年4月,北京个别青年向日本驻华大使馆投掷石块的镜头,在日本反复播放了1600多次,在日本的报纸、杂志上至今还经常刊登相关的照片。日本专家认为,现在,日本社会许多阶层,特别是经济界已经开始担心这会严重影响日中经济关系以及日本的经济复苏,这一观点得到部分日本媒体精英的认同,并通过日本舆论影响到了普通民众。日本民众对华感情也由此开始稍有回归。
刚从日本参加完“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年会的清华大学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认为,中日民间感情恶化实际上是一个政治问题。应从三个层次看日本国内对华态度:日本一些政治人物和媒体人士恶化中日关系的倾向非常严重;日本普通民众在中日关系上情绪化程度较高,主要受政治人物和媒体的影响;除政治人物外的日本其他社会精英阶层,包括专家、经理、工程师等,多数对日中关系看得比较理性,他们知道中国强大的趋势难以阻止,日本弄僵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明智。比如,日本企业界就特别关心对日本经济利益的影响。因此,他们对现在的日中关系,特别是两国“国民感情”比较焦虑。
中日交流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
这次日中友好七团体联合访华规模很大,但日本媒体的反应似乎并不热烈。30日的日本媒体多数仅报了一下消息。相反,当天日本各大报都大量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对2007年度开始使用的高中教科书的审定结果,就地理、历史、公民教育等科目的教科书中有关“竹岛”(韩国称为“独岛”)及(日本称“尖阁诸岛”)的表述要求按照政府见解记述,以便“让学生明确理解其是日本领土”。日本一些专家认为,在这个敏感时刻,日本政府的做法无疑会引起“方面的反弹”。另外,日本媒体这种报道方式,让人感到有利于日中友好的事很难引起日本媒体的关注,日中纷争反而成为日中关系报道的热点,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受这种倾向的影响,日本民众的对华感情将很难大幅好转。
对于如何增进民间感情,乃至推动政治关系的前进,阎学通认为,政治问题要靠政治解决,需要政治智慧和时机气候,但民间的友好交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政治气候。实际上,在中日政治关系如此僵冷的现状下,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经贸往来仍然非常频繁。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还在增加,旅游人数继续增长。阎学通说,这次参加“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年会的中方委员们在发言时,首先对日本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取得的成就,对日本人的细致认真,对日本很好地保留了东方文化都进行了真诚的赞扬,日本听众从中感觉到,中国人并不仇视日本人,这和日本舆论的宣传完全不一样。
对于日本民间的对华感情,阎学通强调说,日本战后的和平道路、和平宪法是有十分巨大的社会基础的,在日本是深入人心的。对这一点我们绝不要忽视。另外,目前,以民促官,应当多做环保、科技、文化等具有合作性的民间交流活动。“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就确定了一个项目,中日双方互送1000名中小学生开展下一代的交流。但他也提醒说,那种带有竞争性的交流活动目前还不适宜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