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85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同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亮点频现。
思想不断解放 理论之树常青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与时俱进,锐意进取。这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质。
85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
实践无止境,创新亦无止境。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吸取国内外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新世纪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着眼于现实问题,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发展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通向光明前景的正确轨道。
思想不断解放,理论不断创新。召开200多次研讨会、报送60多份研究报告、在主要媒体上发表100多篇重要理论文章……作为中央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的战略决策和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两年多来,激发了一大批理论专家的积极性,理论研究和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理论只有被干部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更大的力量。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大规模的学习教育活动,普遍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围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创新成果,有关部门通过编写通俗理论读物,举行座谈会、研讨会、读书会等各种形式,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使理论走出了高楼深院,走进寻常百姓之中。
矢志追求先进性 全党上下“总动员”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
鲜红的党旗,庄严的宣誓。85年来,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到如今的7000多万党员,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用智慧、汗水、鲜血和生命践行着自己的誓言,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安身立命,兴衰存亡。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先进性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对先进性的矢志追求,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全部历史。
有基于此,党的十六大郑重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5年1月,在全党范围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式启动。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集中教育活动。
从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到城市基层和乡镇机关,再到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按照中央的部署,整个教育活动分三个批次、三个阶段逐步推进。各级党组织精心准备,合理安排,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宋鱼水、张云泉、杨业功、侯祥麟……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名字闪耀中国,他们以自己的实践,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生动的诠释;服务人民、献身事业……这些典型人物的一件件事迹撞击着人们的心灵,激励着党员群众奋然前行。
认真学习、认真评议、认真整改,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这是一组具体而真实的数字: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共解决了130多万个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员干部走访慰问865万多户困难群众,捐款24.6亿元,捐赠衣物3577万多件,农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政机关的作风普遍有了改进。人民群众关心的不少热点、难点问题,比如说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欧阳淞说。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也使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申请入党的人数大幅度增加。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7080万名,比上年增长1.7%。党的基层组织352万个,比上年净增4.3万个,增长1.2%。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党建明确“重中之重”
“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全面总结执政经验、专门论述执政能力建设、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件。
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过去数年间,从非典疫情到禽流感,从经济的冷热到诸多的社会问题,面对一系列挑战,中国共产党“五管齐下”:
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积极推进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继续加强。
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在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上,正确处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关系,主动参与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不断提高。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取得新进展
反腐倡廉、拒腐防变,贯穿于中国共产党85年的奋斗历程。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崭新命题,到2005年初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国共产党关于反腐倡廉的思路日益清晰,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加强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基础。领导干部上廉政党课学习、教育部门试点廉洁教育进学校、妇联组织开展家庭助廉教育、团中央部署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把开展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作为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健全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法治化。颁布纪律处分条例、制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出台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进一步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反腐倡廉进程相协调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强化监督,保证反腐倡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制度的可行性、规范性和约束力,决定着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党员领导干部按照规定述职述廉、党组织及时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以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出台为标志,各级党组织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进一步加强,疏于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无法监督的状况逐步得到改变。
创新党建工作方式 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个堡垒。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远离家乡寻找工作,“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社会阶层陆续出现……在新的形势下,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成为各级党组织的自觉行动。
在北京市丰台区,流动党员之家网站把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网络,成千上万的流动党员可以与党组织实现短信即时互动、查看党组织情况、以留言形式同党组织进行思想交流。流动党员不再是离群的孤雁,时时能够感受到党的温暖。
在吉林长春民康街道健康胡同,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成了基层党组织开启千家万户的一把钥匙。党组织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健身室,卫生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一流的硬件设施为来自不同单位的居民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更为社区党建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梅园新村街道,社区阳光驿站(即党员服务中心)把许多生活、工作在这里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共产党员紧紧地凝聚起来。了解党的辉煌历程、学习党的最新文件、与其他同志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驿站里的一个个馆室成为来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员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党的教育、领受党的任务、感受党的关怀的课堂与家园。
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进程中,各地的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有新规 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显得尤为紧要。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
为了制定这一标准,有关部门经过多次深入调研之后,于2005年选择了内蒙古、浙江、四川三省区的28个县(市、区)以及8个地级市进行试点,共考核地方党政领导班子51个,党政领导干部504名,先后有4886人参加个别谈话,8223人参加民主测评,12117人参加民意调查。
经过两年多的调研、试点,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趋于成熟。与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方式相比,试点地区推行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坚持以德才素质评价为中心,立足选准用好干部,包括了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五个基本环节。试点中,各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一些方法又在实践中逐步得到规范。
各方反映最终表明,新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较好地体现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提高了干部考察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强了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约束,符合实际需要,显示出强大的活力。
据介绍,结合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的进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点的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正在不断成熟、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