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4日电2008年8月8日,正离北京越来越近。今天的人民日报刊登文章说,从“承办能力”到“执政能力”,新奥运提升北京的发展后劲,北京管理者的执政风格大变。过去,外地人常说北京的官员“老大加老土”;现在,北京的城市管理正在变得亲和、细腻。
承办奥运,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件盛事,也是“十一五”北京工作的一件大事。
难得的机遇,催生了舞动的北京:8000多个项目、9000多个工地、1万来个塔吊、1.4亿平方米建筑面积。时间之紧、工程之巨、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百年机缘毕竟只有短短17天;百年大计,才是北京的发展核心。新奥运是机遇,新北京是目的。市委市政府最牵挂一个问题:如何通过承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把北京的城市和人“提升一个层次”?
不办奥运,北京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似可从容一些;承办奥运,让北京所有工作的时间表大大提前,也使北京本有的矛盾愈加凸显。“大众参与”的新奥运,检阅着北京市的承办能力,更考量着北京市的执政能力。这一点,决策者比谁都清楚。
在大大小小的场合,北京市的领导常常强调一句话,“不能见物不见人”。在他们心里,“以人为本”不仅反映在城市发展的“落脚点”是人,更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是人。执政能力正在于通过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去造就一个氛围,发掘人的潜力,张扬人的活力,提升铸就一种新时代的北京文化。这才是北京发展的后劲所在,也是北京软实力的核心之要。
围绕着这样的理念,北京管理者的执政风格大变。过去,外地人常说北京的官员“老大加老土”;现在,北京的城市管理正在变得亲和、细腻。
在全国首创城市管理广播电台,24小时热线,“发动1500万市民帮助政府经营城市”;东城区在全国第一个实行“万米单元网格”数字化管理,增强城市管理的人性化、精细化。北京第一个取消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借读费,首批试点城市管理与社区自治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新体制,激发市民百姓的主人翁意识。
“不能单纯计较GDP,要多琢磨社会的和谐指数、幸福指数,更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北京各级领导干部加深了认识。
进入2006年,两件事让北京市民感受到“北京新政风”。一是元旦期间东三环主路塌陷,管理部门在第一时间告知全体市民;二是顺应民意让沉寂12年的烟花爆竹由禁改限。东城区委书记陈平感慨,目中无“人”,管理就没有生命,执政就丧失根基。建设新北京,政府要“转弯”,自身当改革。
始终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各级领导的第一职责,始终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政绩的第一尺度,始终把激发群众的创造力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要素。新执政理念下的锐意探索,带来了北京新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