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当中央红军即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一些细心的人发现,时任军委纵队政治委员的陈云突然消失了。就在他们纷纷猜测陈云是否“掉队”(当时红军内部对牺牲的另一种说法)了时,这位肩负着中央秘密使命的红军高级干部已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上海。
长征路上密赴莫斯科,精彩报告征服共产国际领袖
陈云到上海时,中共上海中央局和江苏省委已连遭三次大的破坏,一些人在被捕后叛变,其中有不少认识陈云。恰在此时,刚刚与陈云建立联系的上海地下党组织再次遭敌人破坏,主要领导被捕入狱,形势已万分紧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了解到情况后,电示陈云尽快离沪前往莫斯科。于是,1935年9月上旬,陈云同陈潭秋等人一起秘密搭乘苏联货船来到了海参崴。为遮人耳目,苏联政府假装把他们作为偷渡者押下船,然后把他们送上了前往莫斯科的火车。
抵达莫斯科后,陈云受到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等人的接见。由于共产国际与中央红军已长时间失去联系,陈云便借此机会向斯大林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做了情况汇报。在报告中,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全景式地展示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前的生动画卷:8个月的时间,行程约1.2万里,跨越了12个省份,翻越了高耸的山脉,跨过了20多条著名的大江大河,行军路上还进行了大小100多次战斗。
红军的长征深深地吸引了共产国际的领导人,他们一边听陈云的报告,一边插话询问红军的粮食供应、伤员安置和通信联络等问题,陈云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在报告中,陈云还不忘宣传和维护红军的形象,他特别强调:“共产国际七大的展览会上有一大幅宣传画,画的是中国红军战士。必须指出,我们的敌人才把我们画成这样。事实上,红军总是精神抖擞、英姿焕发地攻城夺地。”
强调遵义会议重大意义,共产国际转而支持毛泽东
在莫斯科期间,陈云还多次向共产国际报告了博古、李德等人执行“左”倾路线给红军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对遵义会议做了言简意赅的介绍。陈云特别指出,遵义会议纠正了第五次反“围剿”中的一系列错误,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陈云自豪地向共产国际介绍,“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我们拥有一支真正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英勇无畏、为实现共产国际总路线而斗争的干部队伍。”
通过陈云的汇报,共产国际得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对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了解和信任,共产国际因而迅速转变态度,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1936年,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第一、二期合刊上发表了《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一文,称赞毛泽东有“铁的意志,布尔什维克的决心,英勇无畏的精神,是革命名将和政治领袖的无限天才”。
著作在巴黎和莫斯科发表,成向世界宣传长征第一人
1936年春,有人将陈云的报告加以整理,增加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内容,以《英勇的西征》为题发表在了《共产国际》杂志(中文版)第一、二期合刊上。这是在世界革命阵营内,最早宣传红军长征的文献。
不仅如此,陈云还亲自撰写文章宣传长征,他在1935年8月就写成了《随军西行见闻录》。当时,红军长征还没有完全结束。在这本书中,陈云巧妙地运用假托的笔法,以当时闽西一位个体医生傅连璋在长征中的经历为原型,假借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廉臣”之口,用第一人称详细生动地述说了红军长征。由于从小受到苏州评弹说书艺术的熏陶,陈云将长征中惊心动魄的故事写得生动活泼,将红军将士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读了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随军西行见闻录》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万字,但写得通俗自然,真实可信。
在书中,他描写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与红军战士的平等相处、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如记述“廉臣”为毛泽东、朱德治病时,陈云写道:“与国民党军官不同,红军军官真是与士兵同甘共苦。上至总司令下至士兵,饭食一律平等。红军军官所穿之衣服与士兵相同,故朱德有‘火夫头’之称。不知者不识谁为军长,谁为师长。而且红军领袖与士兵特别接近,军长师长常与士兵打篮球、排球,军官与士兵相亲相爱。红军领袖之品行及办事精神,亦为现世一般武人望尘莫及。红军领袖自毛泽东、朱德起,无一人有小老婆;红军军官既不赌博,又不抽大烟,红军军官未闻有贪污及克扣军需者……”陈云在书中还借“廉臣”之口,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如果停止自杀,而共同杀敌,则不仅日本不足惧,我中华民族亦将从此复兴矣!”
1936年3月,巴黎的《全民月刊》连载了陈云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同年7月,这本书在莫斯科出版,比瑞士传教士勃沙特的《神灵之手》还早近半年。因此,陈云堪称向世界宣传长征的第一人。(来源:《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