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一个打字员或出纳员就动辄要求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种“唯学历”的现象在3日上午举行的中国大连2007大中专毕业生暨春季人才招聘大会上没有再发生。媒体的记者从这次招聘会上了解到,参会企业对吸纳人才更加理性和务实,很多单位对人才的学历等条件不再一味追求“高标准”,但对其是否具备适应职位需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3月4日新华网)
不再一味地追求学历的“高标准”、“含金量”和“严要求”,彰显出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用人单位在用人上的理性和务实。这表明曾“高烧不退”的“唯学历论”已成为过去,用人单位用人观念更加趋于科学。也将对合理配置使用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充分就业和合理流动起到积极作用。这无疑是科学人才观在用人实践上的体现和落实。
何谓科学人才观?就是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眼光和科学的内涵,去看待和衡量什么是人才。科学人才观认为,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就是人才。人才与学历、经历、资历、职称、身份、年龄、性别等因素有一定联系,却并非因果关系。在人才构成要素中,第一位是能力,其次是经验,最后才是知识。
自从1982年我国把人才标准确定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职称以上人员”以来,由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学校医院发起,各单位、各行业、各部门纷纷响应,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推波助澜,全社会很快患起了“学历崇拜症”,把学历和人才简单地划了等号,学历成了唯一的衡量标准和价值尺度。于是乎,“大学生竞聘门卫”、“女硕士就任医药代表”、“博士生争抢幼儿园园长助理岗位”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连高尔夫球场招聘球童,也进了知名高等学府。各类人才招聘会、就业推荐会上,流行着一句让人心酸的顺口溜:“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不用理睬,中专一边呆站。”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中国“人才高消费”,一年将损失9000亿。在这种“学历图腾”下,滋生了许多“证件公司”、“学历造假”、“硕士注水”、“博士速成”等丑恶现象,似乎也不足为怪。若按照这种标准,只在学校系统学习一年的诺贝尔算不得人才,没受过正规教育的孙中山算不得人才,只有小学文凭的华罗庚算不得人才,大学一年级便辍学的比尔·盖茨也算不得人才。
可惜学历崇拜“好景不常”,用人单位在实践中很快就尝到了“唯学历论”的苦果。硕士记者写不好稿,博士处长说不好话,“海归”教授看不懂图纸……大有人在。许多高学历的人“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国”,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脸面”和“点缀”。面对现实,民营企业首先转变用人观念,从追求学历到注重能力,把能力作为取舍人才的第一标准;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紧接着也调整人才战略,把招牌有一技之长和实践能力的员工放在突出位置;政府部门随后也在用人方面趋于理性,着手构建科学人才体系。深圳就做出规定,对急需引进的各类专门人才,取消学历限制。这种务实的用人观,和世界潮流是一脉相承的。美国强调业绩是人才评判的重要标准,日本在人事改革中明确提出“能力主义”,并放弃了学历统计。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振聋发聩地指出:“做好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科学人才观的推动下,愿更多的企业、单位、部门在用人方面更加务实和理性,人尽所用,才尽所为,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个个都有发展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