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实现权力下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缓解矛盾、解决利益冲突的过程。以往政府工作报告把主要内容放在权力重心下放方面,突出强调培育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则将解决各级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上,实现了改革重心的整体调整。
200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对过去一年工作总结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了执政的连续性,政府工作报告具有鲜明的立体感。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06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反思,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节能降耗不达标、教育投入不够等问题直言不讳,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
历史是一面会说话的镜子。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在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不遗余力。对群众关心的农村、医疗、住房、教育的问题,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大力解决。但必须看到,许多问题积重难返,问题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之后,量力而行,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譬如关于农村建设问题,在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基础上,承诺在农村实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系统、全面减免农村儿童学杂费、提供各项优惠补助措施,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竞争能力。对公众普遍关心的住房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合理规划,优先考虑普通市民需求的政策,通过加快建设廉租房、完善经济适用房各项措施,不断满足城市居民住房需求。关于教育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义务教育,重点发展职业教育,确保高等教育质量。在医疗卫生改革方面,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要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体系,全面推进社区医疗卫生体系。所有这些措施,既有历史的纵深感,也有现实的可触摸感。
中国的改革是一个权力重心不断下移的过程,从政府主导各项改革,到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中国逐渐形成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改革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实现权力下放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缓解矛盾、解决利益冲突的过程。以往政府工作报告把主要内容放在权力重心下放方面,突出强调培育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而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则将解决各级政府之间、各级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上,实现了改革重心的整体调整。
伴随着经济决策权力的分散化,社会资源的配置越来越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控制。人们注意到,群众议论较多的住房、医疗、教育体制改革,恰恰是政府资源控制最多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存在着资源垄断、行政权力分配资源的现象。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政府权力的再分配,必须把政府控制资源与市场配置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公众广泛参与的现代民主决策机制。
正因为如此,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各级政府官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依法行政,将改革的主导权从各级政府手中逐渐转移到市场主体和公民手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也没有刚性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而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
为了防止政府投资规模过大产生经济过热现象,政府工作报告从三个方面加强约束:首先,控制财政赤字规模,减少政府直接投资项目,从源头上减少投资的数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其次,政府投资主要用在社会服务和管理领域,通过加大公共产品投入,改善生产经营条件,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福利水平,为经济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工作报告落实了宪法中政府的义务,加快教育领域的改革,今后教育部所属师范院校将实行免费就读制度,为全面提高中国劳动力的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中央政府连续三年增加奖学金、助学金的数额,明年奖学金、助学金总额将达到200亿元,全面提高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第三,编制国有企业经营预算,防止国有企业盲目投资。政府按照有进有退的原则,平衡使用国有资源,稳步发展国有企业。(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