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接受本报记者(左一、左二)采访。本报记者 范继文 摄
制图杨毅飞
昨天(11日),全国政协举行“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集体采访,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委员们呼吁加快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指出,他不赞成因为申遗而对运河恢复通航。
据介绍,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已经启动了部分运河文物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开展了丰富的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成果正陆续形成。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了有效保护措施,抢救修缮文化遗存,一些地段启动了环境整治工程,还建设了部分文化遗存的保护设施,如运河博物馆等。
目前,以济宁为界,运河北段处于干涸状态,南段有水通航。对于北段是否要恢复通航的问题,单霁翔表示,他并不赞成为了配合大运河申遗,把历史上的航运从杭州一直再通到北京,而要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论证。“不能人为地为了申遗或者旅游,而把大运河重整为一条景观河道。”
大运河
大运河已有2500年的历史。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末期,第二个时期是隋代大运河,南至杭州,北至北京,第三个时期是元代形成的今天我们说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它流经今天中国区划的6省市。
对话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
大运河申遗复杂无先例
他曾两次提交关于运河保护的提案,连续三年三次走完运河全程,提出调查报告。他可以背出纪录片《话说运河》的大段解说词,为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不停奔走疾呼。他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昨天,就大运河保护和申遗问题,单霁翔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涉及百余处全国重点文物
记者:大运河申遗的重要性在哪里?
单霁翔:大运河和以往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六个方面的不同,是我们从来没遇到的,或者说从来没遇到这么多情况集中在一起的一次申遗。大运河是有生命的,现在还在流淌,那么多的文化古迹,星罗棋布,从来没有过一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能够串起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只有大运河。运河沿线共涉及了654处已经造册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10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一点经验都没有吗?
单霁翔:以前我们就没有这样的项目,这么巨大的一个项目,整个的保护理念和保护方式都是革命性的。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要和国际接轨,南美有十几个国家准备联合申报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叫“印加之路”,人家十几个国家都能做得到,我们一个国家之内还不能给它串起来吗?这样的一种保护,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但我们要迎接这样的挑战。在具体申遗时,有可能要由某个省或者某个城市作为“申遗”的代表进行申遗。
“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
记者:作为一个官员,你这么旗帜鲜明地来推动一向具体的工作,应该还不多见,您为何对大运河申遗如此情有独钟?
单霁翔:《话说运河》你看过吗?陈铎,纪录片,那个开头就说,“长城是一撇,运河是一捺,在中华大地上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说得多好,我就觉得长城要保护,运河也要保护,甚至运河的保护更重要,大运河的上方,弥漫着一种伟大的大运河文化。
记者:您什么时候开始提倡大运河的保护?
单霁翔:关于运河,我的提案很早,在2004年的时候,我就提出了首个关于运河保护的提案。虽然当时提到了世界遗产,但没提到一定要申遗,而运河保护要立法这些都提到了。今年我又提了一个大运河申遗的提案。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运河从头到尾我已经完整地走了三次。
国家地方分摊保护经费
记者:您走到各地区,听到的声音是什么?各地对运河申遗这个事情支持吗?
单霁翔:我到各地去,接触了相当多的人,从大运河应该保护,应该申遗这一点,很少听到不同的声音,但他们有两个疑问,一个是不太知道怎么申报,一个是经费由谁来出。
记者:这确实是个问题,保护大运河,各个地方都是要花钱的,这个钱由谁来承担?
单霁翔:这个保护经费我们是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由国家出,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的由省来出,列入市级的由市来出。大运河中各个项目的保护级别是不同的,我们要建立一个分层级的经费保障机制。
记者:除了文物保护经费用您刚刚说的方式来解决,可能还有一些运行等方面的经费,这部分钱由谁来出?会设置一个专门的运河保护基金吗?
单霁翔:我们可能考虑由各个相关的省市,根据自己项目的多少,分担一些经费。目前还没有成立专门基金的计划,但是随着社会保护热情的高涨,可能会有这样的措施。包括大运河保护的基金会,也包括大运河保护的研究会,可能都会出现。
拟入申遗项目日程
记者:大运河申遗有哪些具体的内容,现在有没有确定?
单霁翔:一个文化遗产申遗,是一个一个的点,绝不是所有的运河周边的东西都要申遗。现在这个数量和具体的项目都还没有确定,所以我们要进行摸底,什么是最能反映大运河价值的东西。我用了一个词,叫精细,要全面精细地来确定申遗的项目。
记者:有没有编制一个保护的整体规划?
单霁翔:我们要先成立一个办公室,然后委托有资质的规划部门来编制,目前正在搞基础调查,已经搞了两年了。
记者:大运河申遗在程序上有困难吗?
单霁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遗有限制,一个国家一年只能申报一项,年年做这个工作,我都是顶着雷呢!没有一个国家年年申遗,也没有一个国家年年成功,我们却连续多年都成功了,特别是去年,双成功!比如澳门历史建筑群申遗,人家列了一个大单子,让讲它比世界其他同类30个城市好在什么地方。我要一个一个给人家分析,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但最后我们还是成功了。
记者:大运河申遗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单霁翔:现在四年之内的申遗项目已经定了。在这之后,大运河要排在最前面。
反对沿岸搞广场开发
记者:如何调动各地的积极性,来参与这个事情?
单霁翔:运河保护一定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们认为大运河有用,才会更珍爱它,更保护它,它才更能融入人们的生活。
记者:所以您赞成对大运河的开发?
单霁翔:我们一般叫运河利用,而不叫运河开发。运河的保护,一定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保存起来,而要使文化遗产积极地融入到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样,文化遗产的保护,才能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大运河的合理利用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搞旅游,也不能为了开展旅游,在运河边上搞很多大广场、大绿地,这是不对的。另外,大运河的情感价值的开发也很重要。
记者:这个怎么理解?
单霁翔:文物保护在人们的情感价值方面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前年,澳门特首何厚铧有一次到北京来,他就和我说,澳门是有文化的城市,就因为他们的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了,所有澳门人都为此感到自豪。运河也是一样的,它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比一些具体的好处,层次还要来得高。
以官方身份推动申遗
记者:您的官方身份对推动运河保护和申遗有帮助吗?
单霁翔:两会期间,我首先是政协委员。这个身份对我做这个工作肯定有帮助,我能动员文物局的一些力量来支持我。我的提案,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这次两会结束,我就开始思考下一次的提案了,都是要经过一年的调研的,自然文物局的同事会给我很多帮助。
记者:接下来,您准备为运河保护和申遗再做哪些工作?
单霁翔:2004年我提这个提案的时候,自己也没想到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但是我觉得热呼吁,里面要有冷思考,今年我们重点要推动运河保护和申遗机制的确定和机构的设立。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热情的呼吁上,我们每年都要有动作,每年都要有进展,每年都要实实在在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