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贵在落实,难在落实。 “官贵民贱”、“嫌贫爱富”流毒,根深蒂固。有人估计,中国历史上十分之七的时间内,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拥有大量财富。不过,在古代社会中,这些财富基本上被以帝王为首的少数富人占据。这些人“发明”了“中国式奢侈”。早在商朝,纣王就“悬肉为林,积酒为池”。同时,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官贵民贱”、“嫌贫爱富”等思想糟粕年深日久、源远流长。这种流毒至今远未肃清,而且一有机会,还会死灰复燃。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繁荣,民生改善。全国人民对“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前景充满信心。可惜的是,从1956年后,直到打倒“四人帮”前,在“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穷折腾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改善民生方面欠账最多的时期。本人年轻时在农村蹲点,老百姓戏称:“点灯不用油——黑摸;耕地不用牛——人拉;有楼下没楼上,饿得爬下;没见电话,有嘴也说不成话。” 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举世公认。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深层次的体制弊端逐渐凸显,改起来难度更大。同时,还滋生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地区间、城乡间差距拉大;就业难;分配不公;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等等。这些是横在我们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拦路虎。 在一些官员的意识中,仍然是政绩为重,民生次之。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极少数贪官和腐败分子更不必说。就绝大多数好的和比较好的干部而言,在他们工作的天平上,往往是重GDP(这不错,只是片面)、重政绩(这也不全错)而轻民生。一座座政绩工程、豪华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圈地占地的暗流一直在涌动;房价居高不下,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事件屡禁不止;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就是明证。因此,“民生无小事”的思想在一些干部头脑中尚未扎下根来,更未认真付诸行动。 富人社会责任感弱,垄断行业占有欲强。现在,中国富人榜上的名字,逐渐加长。据统计,全国20%的高收入阶层控制着80%的银行存款,而他们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10%,而到目前为止,普通工薪阶层仍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力军。而美国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群体,所缴纳的税款占个人税收总额的60%以上。 改善民生,要靠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要靠财政拨款,也要靠社会的捐助,特别是富人的爱心和责任心。有些人连税都不缴和少缴,何谈爱心。一些垄断行业和部门也是如此。权威媒体称,这些部门的员工收入是其他部门平均收入的13倍,是他们的效率高吗牽是他们付出的多吗牽都不是,主要原因是垄断。就是他们把应归国家和全民的部分归于一小部分人了。而且巧立名目,越占越多。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怎能改善大多数人的民生? 当然,我们有许多改善民生的有利条件,但不是本文的主题。 胡锦涛同志最近要求,要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温家宝同志也说“名为治平无事,实有不测之忧”。总书记和总理的这些要求和话语,值得我们深思,也值得我们在落实改善民生中认真去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