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1日齐齐哈尔讯(特派记者 余伟刚) 说到中国的亿元村、富裕村,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华西村、大邱庄、南街村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其实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同样有个丝毫不逊于华西、南街的亿元村,她就是兴十四村。
兴十四村位于松嫩平原上,地理位置毫无优势可言,自然资源也难言丰富,但就是在这片不临江、不近海、不通铁路、公路也不发达的黑土地上崛起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有许多故事值得我们去探寻。
兴十四村是一个移民村。1956年为响应国家开发“北大荒”的号召,山东临沂地区428个移民来到这里开始创业。刚建村时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固定资产一分钱没有的“三靠村”: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绝望的移民陆续走了,428人最后只剩下36户。这36户倔强地留了下来,他们相信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能够将这片荒原变成富饶的热土。事实也证明了这些倔强的山东移民是历史的胜利者。
研究大寨、南街村、兴十四村等中国赫赫有名的亿元村,会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这些村寨的崛起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导者。在兴十四村,这个人就是他们的村委书记——付华廷。
付华廷是山东移民的第二代,从小就体味了生活的艰难。7岁随父母来兴十四村的他,要饭被狗咬伤过,母亲那双因浮肿而走不动路的腿,是他童年最痛的记忆。23岁那年,年轻的付华廷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向乡亲们立下誓言:“就是拼上身家性命,也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决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户受穷。”凭着这股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拓荒精神,从开地垦荒、农业机械化、农业工业化、办集体企业到办乳品厂、甜蜜素厂、柠檬酸厂,再到组建富华集团、进行资本重组、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只有小学文化的付华廷带领着兴十四村在市场中弄潮,成功将这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铁路、不沿大中城市,也无矿产资源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城镇化新农村。
如今,兴十四村从事农业的人口与从事非农业的人口之比,已经从70年代的85∶15,变为2∶98,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已突破1.5万元。
也许光从数字上看,1.5万元并不是很高的一个数字,其实在兴十四村,钱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村民的吃、穿、用、行、教育、医疗等等都已经实现了免费,即使村里新建的农民别墅,村民也只需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下了。也许我们无法想象那种有钱没地方花的幸福的“烦恼”,但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兴十四村人的高品质的生活。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党和国家对新农村的定义,而这些在兴十四村已经早已实现。对于全国大多数农村来说,兴十四村的富裕、文明是他们追求的方向;而对于兴十四村而言,这只是他们今天的成就。他们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自我鞭策也将促进兴十四村迈向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