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的高真空、强辐射、微流星体、低温或极端温度等环境,如果没有妥善的生命保障措施,定会使撞入者立刻人仰马翻。而太空轨道飞行产生的失重环境,虽然不如前述环境因素那样显得凶神恶煞,但却是一位高明的捉弄者,会使进入者食不甘味、寸步难行,甚至“灵魂”出窍、迷失方向。总之,失重像是一面“哈哈镜”,将人们在地面上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习惯全部扭曲了,甚至连生老病死也变得难以琢磨。这里,我们先来领略失重“偷走”饮食中香色味的本事。
中国饮食讲究的是“香、色、味、形”,可失重环境中的饮食又如何呢?
在航天初期,为不使食品粉末在密封座舱的失重环境中到处飘飞,损坏仪器设备和航天员的身体健康,食品都是糊状的。为了便于食用,还将糊状食品装在软管中,食用时像挤牙膏一样往嘴里挤。饮料同样装在软管中。这样,食品的香气被封住了,颜色看不见了,形状也谈不上了,进餐的情趣就单纯地为了填饱肚子。因此,航天员普遍反映没有食欲。
后来有了压缩方块食品,打开复合塑料膜包装,掰起来放进嘴里食用;还有软包装罐藏食品,就是将蒸煮灭菌后的鸡、肉、鱼片用复合塑料薄膜代替金属罐包装。由于这种食品有一定粘性,打开后放在盘子上不会飘飞,可像地面上一样用刀叉进食。
为了进一步增加进餐情趣,还研制了脱水食品,就是将食物经冷冻、升华干燥,使含水量减至3%左右,用复合膜包装后,在室温下微生物也难以生长繁殖。备餐者用针管往包里注水,食品可迅速恢复原有的形状和颜色,有的还需加热,然后放在盘中,让大家像地面上一样进餐。
这些改进的食品,虽然可以看见颜色,也有一定的形状,但仍无法将“香”和“味”从失重那里完全夺回来。因为失重使人的体液上涌,鼻腔充血、唾液分泌发生变化,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因而闻不到香气,味觉也普遍不佳。香和味仍然被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