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要让神箭穿长空
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为了这一瞬间的辉煌,身为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的刘宇和他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研制队伍拼搏了700多个日夜……
特殊的生日礼物
刘宇出身航天世家,18岁考入炮兵技术工程学院,1990年,转业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36岁那年,刘宇就被任命为火箭系统副总指挥。这个职位无异于统管整个研制队伍工作与生活的“神经中枢”,年轻的刘宇顶住巨大的压力,1999年11月20日成功实现了神舟号飞船首飞。
2004年2月,刘宇被正式任命为火箭系统总指挥。那一天刚好是他42岁生日。面对这份特殊的生日“大礼”,他却没能兴奋起来。因为一上任,属虎的刘宇面前就横卧着两只“拦路虎”。
扫除两只“拦路虎”
第一只“拦路虎”出自火箭上升期间产生的短暂异常振动。这个问题是在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之后,杨利伟发现的———火箭上升时,有十几秒振动幅度较大,身体感觉有些不适。
神舟五号的发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一次运送载人航天器上天,情况是首次遇到。要准确分析并判断出振动原因,并不容易。火箭研制队伍开始收集所有数据,一步步进行分析并加以验证。7个多月后,才对问题原因达成一些共识,但仍有分歧。
心急如焚的刘宇将主要精力用在解决措施上。有了初步“诊断”结果后,有关方面决定在火箭上研制一个新的大蓄压器,以彻底解决问题。为赶进度,刘宇两个多月内跑了五趟协作厂所在地成都。一般情况下,研制蓄压器从出图纸到拿出成品,至少要用8个月时间,而他们仅用两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任务。
改进后的火箭,用刘宇的话形容就是舒适度相当于“桑塔纳改奥迪”了。
另一只“拦路虎”来自火箭的一个关键部件。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这一部件有异常现象产生,有可能给火箭发射带来安全隐患。
故障数据分析不仅枯燥,而且复杂。即使研制人员为此舍弃节假日,故障原因还是“深藏不露”。各路云集的专家们在讨论此问题时再次出现了分歧,有时甚至发生相当激烈的争论。研制人员做了50多次试验……几经努力,还是不理想。
刘宇和他的研制队伍一起经受着这场攻坚战的磨练。今年3月,在火箭进入总装准备阶段时,这只困扰他们一年多的“拦路虎”才被扫除。
比发射神舟五号更严更细
从1994年就进入长征二号F型火箭研制队伍的刘宇,对这个型号的火箭,对研制火箭的人,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他在拍板决策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克服了重重困难。
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的火箭本质上并没有太大不同,但从提高可靠性、确保安全性、改善飞行的舒适性上讲,却有很大改进。刘宇和他的团队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所有的工作要比发射神舟五号时更严、更细。严,体现在制度更加完善,比如重新制定了数据判读表格,内容更多;细,体现在各项验收项目更多,内容更全,要求更高。
“肯定能成功!”火箭发射前,刘宇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