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8日电 神舟飞船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28日17时37分安全着陆。着陆场系统医监医保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梁琦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神一”到“神六”采用的“空地协同搜救”对着陆场的草场破坏比较严重,因此“神七”返回舱落地时主要依靠飞机搜救航天员。
“‘神一’到‘神六’采用的空地协同搜救,是靠地面的卫星车把北京的信息通过短距离地空通信告诉直升机,通过这种地空协同方式搜救航天员,但我们发现如果地面车辆太多,对草场的破坏就会比较严重。”梁琦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中心说。
他说,从环保角度讲,应尽可能减少地面车辆,而空中救援也更加快捷。“‘神六’任务结束后,我们研制了一个空中的指挥平台,通过卫星与北京建立了不间断联系系统。”
“天遂人愿。”梁琦说,飞船落地时着陆场的温度适宜,且能见度高,利于大型光学设备用可见光拍摄跟踪。
他说,“神七”的返回时间与“神四”无人飞船的返回时间差不多,“神四”着陆时是搜救直升机与飞船同时落地,即直升机伴随飞船落地,此次“神七”的落地也是如此。从图像上看,实际落点位于设计的瞄准点位置附近,反映出了神舟飞船的控制水平。
当返回舱经过4分钟左右的黑障区时,视频显示,光学测量设备马上捕捉到了飞船的踪影,梁琦说他当时心里“立刻踏实了”。“地面很关心这段的情况,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光学测量设备和反射设备可以连续测量到返回舱的轨迹。采用的一种新的模拟跟踪技术可对飞船进行实时跟踪,飞船一出黑障,地面测控站就会马上重新捕获其轨迹,恢复雷达测控跟踪。
神舟飞船回收着陆系统专家林斌说,降落伞的开伞过程比较关键。“降落伞有很多制约条件,由于舱内有航天员,要考虑人的承受能力,条件要求相当苛刻。”他说。
“降落伞主伞有1200平方米,全长有70多米,这么大的伞要求包装在很小的容积里,最关键的是开伞程序。”林斌说,降落伞打开后,返回舱就比较稳定了,航天员在下降过程中要比上升时难受些,尤其是主伞打开瞬间,“仿佛突然被拉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