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神七航天员出舱后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新华网内蒙古四子王旗9月28日电 金色的阳光洒满一望无际的草原,朵朵白云在蔚蓝的天幕上轻舒曼卷。
28日16时,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朗草原上,一座巨大的白色光学望远镜正对着西边的天际,操作手祁少军瞪大眼睛在监视器上努力搜寻——环绕地球飞行45圈的神舟七号飞船即将返回。
“轨道舱分离”“制动开始”“推进舱分离”“飞船进入大气层”……遍布全球的各测控站、测控船的指令,在着陆场指挥调度车里不时响起。
神舟七号飞船正沿着预定的轨迹,飞向祖国母亲的环抱。
茫茫草原上空,6架直升机盘旋布阵。
驾驶一号搜救直升机的特级飞行员蔡有固大校空中俯瞰,在飞船返回舱理论着陆点方圆20公里范围内,已经分布了上百辆车辆和前来迎接航天员的人们。
虽然参加过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航天员的空中搜救,这位陆航团团长还是显得有些激动。“从今年年初驾机抗击雪灾、到抗震救灾,再到搜救神七,我对我们的祖国更加充满信心。”
如太阳般耀眼的火球突然出现在镜头里。“回收四号发现目标。”祁少军大声报告。
飞船刚刚飞出危险的“黑障”,就被光学望远镜和两台测控雷达牢牢锁定。飞船在进入“黑障”的不到两分钟时间内,与地面失去了一切通信联系,同时经受了与大气层高速摩擦而产生的高温煎烤。
就在渐渐西沉的太阳的方向,闪着金光的神舟七号返回舱正以与地面呈约15度的角度,如流星一般飞来。长长的尾焰,在天空中划出一条优美的曲线……
“砰——”正在理论落点等候的记者,突然听到西南方向的空中传来一声闷响——在距离地面大约10公里的高度,伞舱盖从返回舱上弹落。
早已将“炮口”稳稳对准飞船的大型光学记录仪,清楚地显示着飞船开伞的过程——
一个小小的引导伞,从伞舱口“嗖”地窜出,细细的长线拉出了减速伞。飞船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拽了一下,速度一下子从180米/秒降到了80米/秒。
随着引导伞从急速下降的飞船上飘走,一幅更为壮观的场景出现了——伞舱口“腾”地弹出一片彩色的云朵。面积1200平方米的主降落伞吊着飞船返回舱缓缓降落……
“追!”新华社卫星发稿车载着记者,在崎岖的草原上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着那个越来越大的黑点飞速驶去。巨大的颠簸使得记者的头一再撞到车顶,居然没有什么感觉。
颠簸中,记者远远地看见,飞船底部突然冒出一团红色火焰——在距离地面1米的时候,4台反推发动机精确点火!
几秒钟后,返回舱的速度由8米/秒迅速下降到了1米/秒。如同一片轻轻的羽毛,17时37分,返回舱落到了温暖柔和的草地上。
这时,着陆场总指挥隋起胜的耳机中传来了翟志刚的声音:“我是神舟七号,我已着陆。”
与此同时,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架搜救直升机迅速盘旋下降……
金黄的草地上,返回舱静静地横卧着。烧蚀成了青褐色的舱体,在夕阳的映照下,散发出温馨的光芒,恰如远离家乡的游子看到了家中那熟悉的黄色灯光。
返回舱的舱门已经打开,翟志刚坐在距离舱门最近的位置。从舱门斜照进来的阳光,打在他的脸上。
医监医保检查显示,3位航天员生理指标一切正常。现场工作人员向总指挥隋起胜报告:“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建议自主出舱。”
一只脚,翟志刚的右脚,从返回舱里探了出来,紧接着,另一只脚也迈了出来。翟志刚稳稳地站到了地面上,脸上带着他那标志性的自信笑容。
就在大约24小时前,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中国人的首次太空出舱活动——他以个人的一小步,实现了中华民族太空探索的一大步。
刘伯明、景海鹏紧接着顺利出舱。3名亲密的战友,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手拉着手,向欢迎他们的人们挥手致意。
“我们乘组顺利完成了这次航天飞行任务……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是翟志刚返回祖国的感受。
“刚才,我们进行了地球重力适应和医监医保检查。”面对人们关切的询问,刘伯明笑着说,“目前,身体状况良好,各项指标正常,请全国人民放心。”
离开祖国虽然只有短短3天时间,但3位航天员的一举一动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3天来,在茫茫太空,能够感受到祖国和亲人的牵挂。”景海鹏一边轻松地挥手一边兴奋地说:“我们平安回家了!感谢祖国,感谢全国各族人民的关爱!”
18时40分许,3架直升机轰鸣而起,载着3名航天员飞向150公里外的“草原明珠”呼和浩特。
晚霞满天。美丽的草原迎来了又一个收获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