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溱潼镇新建的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既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又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大观园”。
山芋挂在半空
溱湖湿地农业生态园位于姜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西侧。生态园的投资者周桐忠告诉记者,一年前,这里还是300多亩连片的低洼地,地里出产的农作物,还抵不上每年用于排涝的费用。而经过最近一年的开发,已经完成投资3800多万元,首期工程设置了3座景观桥、1个集散广场和2座高效农业展厅,还设置了联动智能温室、圆顶温室、育苗温室等,成为我省目前最大的湿地农业生态园。
在湿地生态园宽敞的农技厅,一棵在藤架上生长的山芋,吸引了众多游人的围观。负责园区技术开发的副总经理肖苏林介绍,这是园区引进的一种长藤山芋新品种,当藤蔓长到一定长度时,就把其中1-2节压入泥土中,首先诱导其长出根须,待完全成活后,把山芋的老根逐步拔起,让水分和养分等全部倒流,再移栽至营养土壤中,同时让老根系上架并结果。这样一来,山芋就像苹果一样挂果在外了,而新长出根须的藤蔓则成为新根,为整个山芋藤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
黄瓜“喝”上牛奶
在生态园的2号大棚,我们看到一菜农正在给挂果的黄瓜用喷雾器喷雾。肖苏林介绍说,“黄瓜开花后不久,每隔7天要喷一次葡萄糖水溶液,每15公斤水溶液再加上250毫升的鲜牛奶,搅拌均匀后,对黄瓜的叶片和植株进行喷雾。这样通过叶片吸收,不仅能增加黄瓜的含糖量,改善口感和风味,还可以提高黄瓜的抗病能力。”
据了解,生态园里共有果瓜叶类蔬菜100多个品种,其中在种植区试种成功的有30多个品种,绝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其中,从泰国引进的蛇瓜新品种,最大的长2.4米、直径5厘米。从泰国引进的红色刀豆长28厘米、宽5-6厘米,就像皂角一样。从台湾引进的“鹤首”原来是深绿色的,因长得酷似仙鹤的头和脖子而得名,到了溱湖生态园后,技术人员将白色的“大酒葫芦”花粉授到“鹤首”株头上,通过杂交,成功培育出一种白色“鹤首”观赏品种,长势煞是喜人。
蔬菜长在“墙”上
你见过一排排、一行行五颜六色的花草果蔬,整齐地生长在“栽培墙”、“栽培柱”上吗?在溱湖湿地生态园就有这样的景观。原来,这些作物先是被培植在一盆盆营养土中,然后在“墙”上由低到高有序排列,再通过分布在“栽培墙”、“栽培柱”上的一根根滴管供给水分和养分,这样看起来就像“长”在墙上一样。
溱潼镇党委书记肖乐平介绍说,溱湖湿地生态园大胆利用现代农业新技术,以原植土栽培、无土栽培以及水培、旱培、架培和嫁接等方式,已生产出许多既有观赏价值,又可反季节食用的新鲜瓜果蔬菜。而这,正是旅游观光农业的魅力所在,让人们充分领略到果色之香和田园之乐。 顾介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