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1日专电(任君)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室的部落——鄂尔多斯万户(达尔扈特),入住现址大约在16世纪30年代。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召开的中国蒙古学·阿尔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奇斯钦介绍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
鄂尔多斯汉译为“宫殿成群的地方”,因世世代代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室(成吉思汗祭祀地)而得名,八白室是由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议事大帐)发展而来。
奇斯钦说,最早的鄂尔多斯人由在四大斡耳朵当差的各类人员组成,相互之间不一定有血缘关系,其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因为守陵职责的特殊性,在成吉思汗去世不久即形成。作为部落名称,最早的记载是在15世纪上半叶。
奇斯钦介绍,蒙古有吉囊(蒙古亲王)分镇右翼兼管八白室的惯例。麦力艮吉囊于嘉靖十年左右进入河套地区,逐渐稳定下来,成了这里的主宰,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室部落,并开始称为鄂尔多斯地区。以此推断,成吉思汗守陵部落进入现址应该在16世纪30年代。但散落在阴山以北、贺兰山以北和甘肃一带的鄂尔多斯人统统并入现址是在清朝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