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广东,得风气之先,领发展之先。经历近30年高速增长,走到了发展的节骨眼。
“只有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广东才能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2007年12月25日,在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上任不到一个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如是说。
那次会议后,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在南粤展开,引世人关注:广东,能否再探新路?
南粤面临“成长烦恼”
汪洋的话,是近一个月精心调研的结果。
东莞,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张名片,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就在这里落户。靠“三来一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贫瘠的农业县,写就了“东莞制造”传奇。
新建的玉兰大剧院气派恢弘,科技馆、展览馆一应俱全,工业园区规模浩大……然而,这些掩盖不了深层次的矛盾。“目前东莞‘三来一补’等企业比重太大,土地、劳动力投入高,但创造效益比较低。”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剖析。
东莞的困境,也是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面临的“成长烦恼”。珠三角的酸雨面积日益扩大,阴霾天数年年递增;2007年,由于自身设计的原因,世界最大的玩具商美国美泰公司突然召回大量中国产玩具,导致与其合作15年的广东玩具制造厂顷刻倒闭;全国最富的珠三角在广东,穷得叮当响的落后山区也在广东……
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产业规模大,但自主创新能力弱,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发展较快,但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民生问题仍然突出;城乡经济和居民收入都有了长足进步,但发展不够协调,区域差距大。特别是,不少地方官员一味追求GDP并乐此不疲,而长期粗放式发展所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并未解决。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继续一成不变地按过去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其结果不仅欲速不达,甚至会毁掉今天的发展成果,危及子孙后代发展的条件。”汪洋一针见血。
一石激起千层浪。
全省解放思想大讨论启动,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是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半年里,广东组织省、市党政一把手赴华东考察取经;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组织宣讲团,深入基层进行宣讲辅导共13500多场;由省委常委牵头进行12大专项课题调研……
解放思想,也自下而上获得了深厚的民意支持。汪洋、黄华华专门邀请网民“灌水”、“拍砖”,3万多条意见建议和500多篇网文如雪片般飞往省委省政府,为广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30年前,敢闯敢干的广东,依靠“解放思想”的法宝,冲破束缚,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30年后,广东号召全省干部群众为科学发展再探新路。
【专家观察】
2007年,广东GDP突破3万亿元,经济总量超过台湾,占全国1/8.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干部仍旧陷在过去的旧框框里,将“发展就是硬道理”片面理解成“增长就是硬道理”,有些人长期捧着“总量第一”这块“金字招牌”,不自觉地产生某种优越感,导致不思进取;有些人是以前发展模式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当然不希望打破当前的既有格局。这一切,都需要靠继续解放思想来解决。
广东省社科院院长梁桂全
回答“怎么发展”问题
“我们在灵魂深处经历了一次解放思想的大洗礼。”2008年6月,广东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很多官员感慨。
这确实是一场“洗礼”:半年来,从官员到专家学者到普通群众,广东人人争说解放思想,热议科学发展。而民间的热情参与也蔚为壮观。1月24日,奥一网推出一篇1.4万字的网文《如何解放思想,深圳再当排头兵》,引起网民热览,短短4天,点击人数上万。打开谷歌搜索引擎,关于广东思想解放的搜索结果突破了180万条。
一本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共同智慧的结晶《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代表了半年来广东解放思想的成果。其第一部分提出“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片面追求总量和速度、“重物轻人”的观念,反对粗放型的发展路径,反对小富即安的思想等。
许多官员都感觉到,这次思想解放,跟30年前的那次,有点不同。
“那次是从左的路线中跳出来,革的是旧体制的命,而这次却是要‘自我革命’——从过去的经验、观念和路径依赖中跳出来,难度可想而知。”在大讨论中,一位干部说。
尤其是在具体工作中,这些基层的官员感触尤深。过去只要打开大门招商引资就可以了,甚至是“没有政策就是最好的政策”,而现在还要考虑土地瓶颈、污染评价、节能硬约束……
“广东经济总量大,人口多,但人均耕地面积不及全国平均数的1/3.今后几年,土地供给和广东的目标及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过去大家很容易因为量大而满足,甚至是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世界工厂。现在,我们必须清醒地从全球眼光来看自己,反思为何我们的产品价格只有人家的1/6.”
在思想解放的大讨论中,广东推动科学发展的“拦路虎”渐渐现形。
在决策层看来,这次解放思想,就是要给广东的干部造成思想观念上的冲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厘清一些共性问题。而专家认为,广东提出的问题,并不单纯指向广东自身的问题,而是对全国科学发展的有益探索。
【专家观察】
如果说30年前的解放思想是围绕“要发展”,那么现在的解放思想就是回答“怎么发展”。如果说以前的解放思想在“破”的方面多有建树,只要“破”就有思路,跳出来就活;今天不是这个概念,今天要“立”,立起新的科学发展的框架体系,所以一定要先理清思路。
广东省政协委员罗必良
“科学发展”落地生根
“找到一批阻碍科学发展的难题,并初步找到破解的思路、方向和举措。”很多人认为,这是广东这次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
解放思想大讨论的“虚”成果,立即就“落地生根”。进入6月,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在科学发展的大棋盘上一个个落子布局。
搅动棋盘的第一颗棋子,就是那本《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其中提出的“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被认为是广东未来发展的纲领。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则被媒体认为是“要动真格了”。在这两个新的指挥棒下,考核干部的经济指标只占到1/3;与此同时,社会发展的指标增加了,包括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社会安全指数、民主法制建设指数等;体现人民生活状况的指标增加了,如失业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食品和药品安全指数等;体现生态环境的指标也增加了,如森林覆盖率、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
专家认为,将政绩考核的标准校正到科学发展观的目标上来,无疑是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牛鼻子。“科学发展作为一种理念上的指向提出已久,但一直存在着无法落实、没有可定量评价的标准,易于陷入空泛,广东的这一实践不失为积极的探索。”中央党校教授王军说。
7月,广东面向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公选100名年轻干部,引来6000多人竞逐。究其原因,是因为其中包括了珠海副市长、佛山副市长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实权职位。而“拿出最好职位吸引最优秀人才”,也正是思想解放的果实。
9月的广东首次全省科学技术大会,选派省内外高校科技骨干进驻企业的决定,赢得热烈掌声。而5年500亿元“双转移”资金,也让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看到大发展的曙光。
当前,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外向型企业面临严峻压力,广东迅速反应,如东莞拿出10亿元财政资金,力争“撬动”新增贷款190亿元到250亿元,帮扶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升级……
这些硬招,打痛了一些人,也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阻力。就拿产业转移来说,少数习惯了向低端产业要税收的珠三角地方官员,担心“双转移”后会造成当地“产业空心化”,在执行政策上缺乏积极性。
“不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阵痛,就难见彩虹”。为此,“世界工厂”东莞提出要有四个“忍得住”,挺过这场壮士断腕的考验。市委书记刘志庚坦言,调整产业结构,实质就是调整利益格局,触动很大。一要忍得住暂时的阵痛,二要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三要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第四还要忍得住社会的非议。
“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善于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汪洋在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说法,充分显示了广东进一步解放思想,闯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的决心。
【专家观察】
广东正在探索的对既有发展模式进行调整甚至重建的历程,将为整个中国全局提供改革范式。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
对解放思想的成果不能高估,对推进科学发展的难度不能低估。实际上广东还有很多阻拦科学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没有破解。真正的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应当在制度创新上有所突破,这个方面应该说还少有触动。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