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港深金融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首先要允许人民币和港币在香港和深圳之间自由兑换,而深圳从监管到市场的交易制度也必须与香港相吻合。CFP供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认为,中国必须明确金融渠道已成为国际利益调整的主要渠道,必须实施金融大发展的战略,抛弃传统的“重实体、轻金融”的发展思路,采用“重金融、重实体”的双重发展战略。而金融大发展战略是在国内金融市场不可能完全开放的条件下,要利用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实行港深金融一体化发展战略。
问题随之而来。港深金融一体化,将出现怎样的利益竞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整个亚洲地区,两地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有哪些可能的办法来解决好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问题?
最坏的时代:解决之道?
华尔街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袭击了全球市场,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最坏的时代。人民大学的研究报告认为,这意味着必须在短期求稳的前提下,加快金融与经济改革以应对此轮调整带来的中长期冲击。
推进深港金融一体化正是解决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表示,目前被称为最坏的时代,其表现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降到2001年科技泡沫破灭以来最低水平,全球经济进入周期性的经济下滑区间。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下滑风险,一方面,外部需求放缓、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等因素使外围国家的外部需求下降、进口成本急剧增加,并存在进口通货膨胀的风险,进而降低外围国家企业利润和经济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近期全球金融市场混乱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给外围国家的盯住汇率制度造成压力。这些成本会在中短期内恶化外围国家的经济基本面,降低金融系统的资产质量,增加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对外围国家的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报告同时例举: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流入中国的国外资本急剧增加,对现有的汇率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压力。自2002年起美元开始贬值,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双双下降。与2002年底相比,2008年第二季度的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下降幅度分别达到25.4%和30.6%.至今来看,一个基本的判断是流入中国的国外资金数量应该不低于外汇储备的一半。
与人民大学的研究报告不谋而合:深圳市委市政府于今年日前发布《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敲定深圳政治经济发展新路径。意见提出,深港要在金融产业、证券交易、总部经济等11个领域强化合作,共同建设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并表示要完善两地清算系统,争取扩大两地企业间贸易人民币结算额度,尝试允许香港和深圳居民在深港之间有限度地汇出和汇入人民币,配合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并推动两地证券交易所合作,争取深圳成为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的试点城市,在QDII(境内合格机构投资者)和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框架下探讨“两地交易所会员参与者互认”合作,促进资本市场融合;抓紧筹建资本市场学院,共建资本市场人才培训基地;着力吸引更多的香港金融机构在内地的营运总部和后台部门落户深圳。
深圳市人大代表王文若曾表示,金融业在深圳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圳市基本建设投资的1/3以上由金融业提供;企业80%以上的流动资金是金融业供给;在深圳的经济总量中,金融业占12%.
香港的烦恼:两个对手
近二三十年,香港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莫过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但进入21世纪后的香港金融业仍面临成长的烦恼。
“香港正面临着亚太周边国家和地区日益强劲的竞争压力。”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熠辉说。
作为亚太地区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长期以来一直是香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新加坡与香港经济结构基本类同,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十分接近,但在总体规模上新加坡仍次于香港。其次,是来自东京的挑战。东京是举世公认的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和世界上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金融中心。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随着粤港之间的经济发展综合差距逐渐缩小,两地之间的经济互补成分逐步降低,经济竞争也开始加强。着眼于双方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粤港未来发展必须一盘棋考虑,打造“粤港经济共同体”。
“粤港经济共同体”如何打造?刘熠辉认为,香港有庞大的内地做金融腹地,作为香港经济支柱之一的金融业,与深圳实施金融一体化,对两者来说,都显得很有意义。
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看来,推动深港合作建设创新型金融中心另一个巨大好处,就是珠三角在亚洲的区位优势。上海处在中国沿海地区的中心地带,由此形成了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但从整个东南亚看,珠三角是中心,因为从珠三角出发,到东南亚与东北亚的距离基本相等,这对在中国形成亚洲的股市、债市、银行业和期货中心都非常有利,特别是对建设期货中心来说更有利,因为特别有利于大宗商品的集散。如果珠三角地区的金融开放能成功做大金融市场规模,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以后,珠三角仍能长期保持住中国以及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则有条件发展成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
港深双城计
已出台的深圳金融业“十一五”规划显示,深圳金融发展的总目标是:建成“三有体系”,即建设一个能有力支持深圳经济发展、能有机配套深圳产业结构、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金融体系。打造“四个中心”,把深圳建成“产业金融中心”、“金融创新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到2010年,深圳金融产业增加值达到1350亿元,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
人民大学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的总执笔人王晋斌认为,实行港深金融一体化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首先要允许人民币和港币在香港和深圳之间自由兑换,一方面可以解决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市场化的汇率水平。
“深圳从监管到市场的交易制度必须与香港相吻合”。王晋斌说,包括会计标准、审计标准、评级制度、信贷制度、银行监管制度等。在一套监管制度下,深交所与港交所的股票价差就会越来越缩小,就会有合并做强做大的可能。
刘熠辉则认为,深圳应充分利用金融产业的集聚效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建设深圳金融中心区,强化金融产业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要素资源在深圳的聚集。吸引和组织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中心、票据处理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等后台业务及相关服务机构进驻该基地。借鉴国外模式,在深圳设立“国际基金产业园区”,为国内外基金产业聚集深圳提供良好的条件。
“香港亦然,内地因素重要性与日俱增。”王建说,宏观发展策略绝不能只从香港本身出发,而必须结合内地经济发展及金融开放改革带来的机遇,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加强协作,发挥优势。
而在微观的操作层面,比如说,在发展期货及其它衍生工具市场方面,香港的竞争优势,无疑在于其自由市场制度、发达的银行体系等金融配套,正好可补充内地体制的不足。而在发展银行业及人民币业务方面,促进混业经营,发展财富管理、私募基金等专业投资银行业务,加强与内地银行在互控股权及共同提供相关业务的合作,是扩展香港银行业务的有效途径之一。记者龙金光实习生潘绍俊
■旁边报道
新口岸2018年助深港一体扩至腹地
继粤港联席会议敲定港珠澳大桥后,9月18日,港府宣布“港深边界莲塘/香园围新口岸将于2018年建成。
平衡东西分流跨界交通
据介绍,莲塘/香园围口岸为公路跨界口岸,将主要服务往来香港和粤东的跨界货运兼客运,预计2030年,每日约有20600车次及30700人次使用。该口岸将于2018年建成,总投资96亿港元。
据专责小组意见,新口岸将可以合理分流跨界的交通,提升整体的口岸通行能力,平衡东西两面的口岸运作效率和服务素质,并缓解文锦渡口岸及毗邻地区交通堵塞的情况。
深港融合扩至江西福建
香港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表示,除方便目前过界交通外,新口岸可加深两地经济融合,并使得深港连接粤东以至福建、广西省经济腹地,对香港长远发展非常有利,具有重要的策略性和前瞻性意义。
林郑月娥分析,新口岸不是一个单一的口岸建设,它对两地道路网络都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而且,新口岸最快要到2018年才落成通关,大型的基建需要有一种前瞻性的规划才能保证香港维持经济上的竞争力。
专责小组发言人也表示,新口岸有助于加强港深两地与粤东及江西、福建等邻近省份的客、货流通及区域联系,进一步扩大了港深的经济腹地。它对促进港深的长远发展,具有宏观性和策略性意义。
国际金融中心——香港
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
第十五大银行中心
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
全球第六大外汇市场
连续十二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