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科学发展,唱响神州。国内民营经济发育较早的佛山市南海区,今年3月被中央确定为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6个县级试点单位之一,再次立足于新的历史潮头。南海如何在贯彻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城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本报组织策划了“科学发展看南海”系列报道,力求挖掘南海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从今天开始,本报将围绕南海民营经济转型、节地型产业优化升级、活化干部队伍、构建发展利益共同体等,连续推出一组新闻调研报道,敬请读者留意。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营企业绿色竞争力,引导、推动民企突破“二次创业”的瓶颈,使民营经济在新的阶段既做强做大,又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增长方式由自发粗放型向有序集约型转变——南海正着力打造“强身健体”的民营经济。
改革开放初期,南海“六个轮子一起转”:县、公社、大队、生产队、联合体、个体争先创办企业。30年间,民营经济一枝独秀,总收入和出口总值均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成以上,使南海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转型为产业强区,被誉为“广东四小虎”之一,并长期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常住人口只有110多万的南海,到今年6月底,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8万多户,平均每12个人就有一家企业,这个数字折射出的企业密度,不但在中国,就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令人振奋的。然而,众多民企整体素质不高,强势产业不突出,“只见星星,少见月亮”,正困扰着南海的发展。
作为全国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县级试点单位,南海将突破民营经济发展小而散、耗能高、污染重等瓶颈作为全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攻坚战”。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李贻伟说:“在环保要求日益提高,业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加强引导民企尤其是中小民企的发展,重造民企发展新环境。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支持民企实施环保改造和产业改造,引导其通过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创造“绿色产值”
为改变长期以来南海民营经济以陶瓷、纺织印染、有色金属、玻璃等高耗能、重污染的传统行业和企业为主,环境容量不足、环境承载量接近极限的状况,南海一方面在重点行业中推广清洁能源和技术,实施行业节能减排;一方面积极引导走集聚发展之路,以创造“绿色产值”。
2007年底,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正式为集聚于此的企业提供统一供水、供气和污水处理“三统一”公共服务。而此前,南海大部分纺织企业都要自建锅炉,烟囱林立。
南海区经济贸易局局长刘铭恩说:“现在,这个基地一个130吨蒸气锅炉投产,一个烟囱就解决了上百家企业的用气问题,这烟囱还是污染最小的一个。”
借鉴西樵纺织产业基地的经验,南海各地正建立工业园区,吸引区内陶瓷、玻璃、印染、火电、铝型材等产业链条相对紧密的企业聚集到一起,降低配套成本,通过“改造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等手段实现结构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搭建行业创新平台
提升“绿色竞争力”
“民企节能减排和提升竞争力遇到的众多问题中,最主要的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南海区科技信息局局长梁新文说,2003年来,南海共计投入技改资金60多亿元,支持具有良好增长潜质的民企改进技术。
南海8个镇街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政府建立了西樵纺织、大沥有色金属、丹灶五金等8个省级行业技术创新中心。这种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了中小民企想技改和创新,却又因自身人、财、物力有限而无法实施的困难,有效提升了其自主开发能力和“绿色竞争力”。
而南海民企也积极向行业标准倡导者和制作者迈进。目前,南海的广东坚美铝材、雪莱特光电、联邦家私、粤海清障车、源田床具机械等多家民企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坚美铝材、雪莱特光电等民企产品还成为北京奥运会工程使用产品。
“绿色信贷”机制
激励民企支持环保
2006年来,南海区环保部门将各企(事)业单位的环境行为信用状况,评价分为环保诚信、环保警示和环保严管3个等级,依次以绿牌、黄牌和红牌标示,并定期参与金融部门信贷联席会议通报环保信用情况,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重污染产业的发展。
南海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崔国说:“过去南海对待量大面广的民企污染,主要是采取行政手段管理。现在环保部门主动联系和配合人民银行、经贸、发改、市政等部门一起实行‘绿色信贷’机制,在激励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方面收效良好。”
雄鹰计划”扶民企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南海民营经济不仅要在原有基础上夯实绿色根基,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要继续做强做大。市委书记林元和认为,南海民企要形成一批国内甚至国际品牌,同时也要形成一批南海标准和南海价格,有一批企业参与到产品标准和价格制定中来。这用李贻伟的话来说,就是“让南海不只有一批会下蛋的‘鸡’,还有一群能搏击风雨、翱翔长空的‘雄鹰’”。
据南海区区长区邦敏介绍,南海区各级政府正积极实施民企“雄鹰计划”,运用政策,倾斜资源,扶持民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激励它们进行“二次创业”:
强筋——帮助民企舒活融资筋络。融资难是民企发展中普遍遇到的瓶颈,南海区级财政仅2007年就向民企提供技改、创名牌等扶持资金1.5亿元。政府还积极助推民企上市。目前已有雪莱特光电等5家企业成功上市,3家企业进入上市冲刺阶段,6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强骨——打造完整产业链。目前,西樵纺织业已比较系统地形成从纺织原料、纺织机械、面料织造、印染整理到成衣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大沥则有铝型材生产企业200多家,年生产能力80万吨,占据全国建筑类铝型材产值的40%、广东的60%。
强牌——扶持区域品牌建设。通过注册集体商标、举办行业展会、组织企业集体参展、开展行业论坛等多种形式,区域品牌声明远扬。大沥成为“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和“中国内衣名镇”;西樵成为“中国纺织面料名镇”;里水成为“中国袜子名镇”;丹灶成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同时,涌现了志高空调、联邦家私、蒙娜丽莎建筑陶瓷等一大批响当当的民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