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义――一名普通的村党支部书记,几十年致力于蔬菜大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一个农民的朴实和执著,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推进了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带动成千上万农民共同走上了小康路。
1978年9月,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改选,王乐义被全村党员推到了台前。王乐义上任那年,村里的家底只有两辆破车、10头牲口。1988年,王乐义得知东北有人在冬天也能生产新鲜黄瓜,于是三进东北将技术引进到三元朱村。经过不断改良、创新,王乐义和三元朱村的村民们终于掌握了全套冬季大棚蔬菜培植技术。如今,三元朱村建成了30万亩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3万亩的洋香瓜生产基地,并试验成功集大棚滴灌、模板护墙、电动卷帘、钢架支撑、电脑操控于一体的第五代大棚,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种植达到与国际蔬菜种植技术同步的水平。2007年,三元朱村经济总收入3860万元,人均纯收入10700元。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地区富了也不算富,只有全国农民兄弟都能从蔬菜种植中得到实惠,我这个普普通通的老共产党员才算奋斗得值。”这是王乐义常说的一句话。冬暖式蔬菜大棚研制成功后,为了传播农业技术,20年来,他足迹到过全国11个省、区、市,举办了3000多期技术培训班,他13次进新疆传授技术,一举打破边疆地区一年8个月吃菜靠外运的历史。现在三元朱村常年在外的技术员分布全国20多个省、区、市,20年来累计为全国各地培养大棚蔬菜技术人员300多万,为广大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
这是王乐义(右)在帮助大棚种植户查看蔬菜生长情况(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这是王乐义在查看新品种辣椒生长情况(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这是王乐义(左三)向来自江西的参观者介绍三元朱村艰苦奋斗的历程(1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这是王乐义(中)和村里老人王伟军(左)、赵丽珍(右)一家拉家常(1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这是王乐义(左一)在农民技术学校给菜农们传授大棚辣椒的种植技术(2006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
王乐义(右)在向国外客商介绍新品种佛手瓜(2006年1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