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2月18日讯(记者 梁国瑞)张锁珍干了一辈子引航工作。虽然已经退休3年,但老张说起引航员这份职业,仍然满腔热爱。
1968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即现在的大连海事大学)后,老张从1971年开始在宁波港从事引航工作,1995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退休后返聘于宁波港集团。
“宁波港第一艘外轮——日本‘湖山丸’号,就是我引航的。”张锁珍回忆往事,无限自豪。那是1979年9月26日,“湖山丸”号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艘来宁波的外籍船。
船只在进出一个港口前,首先船舶进出港口是船舶航行中风险最大的一段航程,而远洋船长根本无法熟记和适应每个港口的气象、水文、地形与作业习惯,需要在船只停泊区域等候,等待当地的引航员指挥进出港口、靠离作业。张锁珍做的,就是给外籍船引航。
从“湖山丸”号开始,张锁珍引航了无数船只,引航的船舶也越来越大,数量不断增加。
对于宁波港的变化,张锁珍向记者展示了他做为一个引航员的纪录:1979年前,在宁波港口停靠的3000吨级船算是大船了,基本为国内船只;1995年停靠港口的轮船“大凤凰”号则有30万吨,进港的船只外轮已占相当数量;2008年,巨轮“泰欧轮”为44万吨级,此时进港的船只中外轮占了九成,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港口业界,‘宁波港速度’是个奇迹,也是个专有名词,象征了港口发展速度的最高标准。”张锁珍不无自豪地说。
宁波引航站有一个专业统计:2007年为23562艘次,平均每天65艘。2008年前3个月,达到了6083艘,比去年同期增加5%,名列国内前3位。这些船只中,最大的一艘巨轮是来自比利时的44万吨级的泰欧轮。张锁珍自豪地说:“引航员是我的徒弟。”
“30年的变迁,宁波港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地方小港一跃成为亿吨级的世界大港。”作为见证人,张锁珍极其热爱自己的工作,虽已退休3年,他仍不舍就此别过,还在发挥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