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2008!期待2009!此时此刻,日历即将翻过最后一页……岁末隆冬,本报记者一行赴四川汶川、绵竹、北川、彭州等地,重访地震重灾区。
虽然生活还有诸多不便,悲伤依然深藏心底,但灾区群众的生活渐回正常轨道。如同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他们依然在为未来而努力,为希望而奋斗,为美好生活而创造着……
——编辑寄语
一问御寒衣被
寒冬时节,灾区百姓御寒衣被够不够?
四川省“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组办公室主任杨世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四保一储备”概念,即保住房、保冬衣、保口粮、保卫生防疫以及储备过冬物资。“保证至少每人一床棉被、每人一件棉衣裤。这些物资在12月以前已全部发到灾区群众手里。”由于灾区一些地方处于山区,气温较低,有关部门还加大棉被、冬衣的保障力度。比如,映秀镇的渔子溪村现有748人,就发放了绒衣绒裤748套、棉被3100床、棉大衣322件及电热毯207床。
除了冬衣棉被,一些群众还缺少冬用鞋袜。四川省民政部门发现问题后,又安排专门资金,由当地政府负责解决。
二问过冬住房
有人在住帐篷吗?板房和自建过渡安置房保暖如何?
目前,四川灾区没有人住在帐篷里。那些房屋受损、尚未得到修复的群众将在板房或者自建的过渡安置房里过冬。
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四川全省要在自建过渡房中过冬的农户约有530160户。截至12月19日,全省已开工新建城镇永久性住房6万套,仍有34万套城镇永久性住房尚未开工。
过渡安置房大多由木板等简单建材搭建而成,抗风御寒性能较差。从11月初开始,政府组织对这些自建安置房进行了加固、保暖。在什邡市蓥华镇仁和村四组的临时安置点,记者看到自建房外面都加盖了塑料膜,木板之间的缝隙也塞进了稻草。农户反映,这些“土办法”御寒效果不错。此外,每家屋里都有政府发放的烤火炉和木炭。有农户说,白天舍不得用,一般晚上才会使用火炉取暖。
三问建材价格
有消息称灾区建材物价飞涨,目前能否满足需求?
随着大量城乡居民住房开建,灾区一些地方建材价格出现波动。“主要是红砖的价格。”杨世佐介绍说,上世纪末出于生产转型的需要,当地已经限制了红砖的生产。此次地震后,特别是伴随着春节临近,群众大量建房引爆对红砖的需求。据介绍,成都军区紧急安排1000多辆军车抢运重建物资。目前灾区建材价格已经稳定。
四问“三孤”保障
地震造成“三孤”,保障是否到位?
民政部门统计,汶川特大地震共造成孤老650人,孤儿629人,孤残187人,共计1466人。其中有119人被安置在国办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1347名被分散安置于亲属家中,有12名孤儿被家庭收养。
地震后,国家对“三孤”人员给予特别补助。记者了解到,救助政策到期后,对“三孤”人员的救助会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和冬春灾民生活困难救助制度。各地御寒物资,优先保障“三孤”人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