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召开期间,记者见到了甘肃省省委书记陆浩代表,他还是那么步履匆匆。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记者就这一话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作为西北老工业基地、内陆欠发达省份,甘肃省的财力一直比较薄弱,你们是基于怎样的理念和思路解决民生问题的?
陆浩:我们省委、省政府有一个基本认识,就是财政支出不是一个简单的花钱问题,而是体现着执政理念。执政为民,既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又要在财政支出上真真切切地体现出来,困难再大也要努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把握了两点:一是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明确要求千方百计向困难群众、基层、“三农”和公共服务领域增加投入力度,有力带动了其他各类资金向各项民生事业投入。近年来,各级财政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投入大幅增加,仅去年财政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就达96亿元之多。二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求每年都能为群众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让群众不断得到实惠。
记者:您刚才说到力求每年都为群众办成几件实事,请谈谈你们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陆浩:首先,我们为群众办的这些实事,涉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扩大就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诸多领域,在群众关心的就医、上学、行路、饮水、适用能源、住房等方面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其次,几年来,我们为群众办的实事数量越来越多,分量越来越重,2006年省委省政府集中办成了5件实事,2007年是12件,去年则为14件,今年已确定再为群众办好12件实事,总投资将达到216亿元。同时,我们决定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连续三年提高10%的基础上今年再提高10%;农村低保覆盖人口由去年的160万人增加到260万人,补助标准也相应提高;为缓解就业压力,由政府购买1万个以上公益性岗位,集中用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第三,我们把办实事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除了解决极度干旱地区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建设等一次性投资外,每办一件实事,都要探索形成一项切实可行的制度,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保证群众年年都能够受益。
同全国相比,甘肃提前一年全面取消农业税,提前一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提前一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提前一年实行城市非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应该说,这些年我们解决民生问题的效果是明显的,群众比较满意。对于一个财力薄弱的欠发达省份来说,做到这些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记者: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今年甘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有何打算?
陆浩:2009年是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和重大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快速扩散和蔓延,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多。由于历史欠账多,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中央反复强调,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省委、省政府将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力以赴保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以实施民生工程为重点,抓紧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时刻关注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尤其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多办一些为民利民的实事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