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近日就即将召开的伦敦金融峰会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的现场直播采访。傅莹说,对中国而言,这次峰会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中国将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傅莹表示,伦敦金融峰会非常重要,是全球应对经济和金融危机努力进程中的重要会议,相信与会各国领导人将带着推动峰会取得成功的目标而来,发出团结一致的信息,通过积极应对,振兴市场,恢复信心,并继续为贫困国家提供援助对中国来说,峰会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重要契机,中国将积极表达自己的声音。
关于中国外汇储备问题,傅莹说,外界对中国的外汇储备存在误解。外汇储备并不是财政资金,而是中国人民和企业的外汇收入,存放在央行,央行有责任保障外汇储备的安全。虽然外汇储备的规模看起来很大,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就很少了,只有大约1000英镑。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GDP总量排世界第三,但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左右。
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和注资问题,傅莹表示,中国履行了根据份额应尽的责任,现在是对IMF的治理结构进行改革的时候了,如果中国在机构内的份额得到提高,中方愿据此承担更多的出资义务。考虑到目前的情况,如果IMF寻求替代增资计划,如发行债券,中方持开放态度。
谈到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问题时,傅莹说,对国际储备货币的替代问题一直有很热烈的讨论,中国网上最近也在热议这个问题。在中国出现这种辩论是很自然的,因为中国是第一次经历这样一场全球性的危机,人们有很多疑问,也在努力判断形势。
在谈及人权时,傅莹表示,重要的是要进行平等的对话,要看到和承认中国在人权方面已经取得巨大进步。中国正在成为一个非常有活力和开放的社会,到过中国的人都会看到这一点。西方一些人认为,西方的制度至高无上,是最优越的,其他国家必须拷贝。这种态度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是傲慢的。
傅莹还介绍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关举措。
29日和30日,傅莹还就伦敦金融峰会分别接受了英BBC国际电视新闻台和第四频道电视台晚间新闻栏目直播采访。 (文/央视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