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的事情并不鲜见,而像广东省广州市那样:从政府各部门“一对一”随意、零散地聘请律师,改为“统一采购”律师服务的做法,却属鲜见。
在3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政府的一次例行常务会议上,《广州市政府部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试行办法》通过。
“办法”提出,采取政府“统一采购”的方式,为政府部门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受聘执业律师的主要工作包括:为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参与市政府工作部门洽谈、签约的重大经济项目的谈判并代市政府工作部门草拟、修改、审查重大经济合同等重要法律文书,为涉及市政府工作部门的诉讼、仲裁等法律事务提供法律咨询和论证意见等。
在市政府法制办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毅眼中,这一举动“并非简单的形式上的变化”,而是“显示出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心”。
从“零买”到“统一采购”,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聘请律师的理念是怎样变化的?“统一采购”就能一劳永逸吗?政府和律师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开始了“广州探访之旅”。
“律师在处理一些疑难突发性群体案件时,比政府出面要好”的观点,被广州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所接受
“话还得从4年前说起。”时任广州市公职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的王超莹,一句话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5年盛夏的一天中午。
“轰隆”,广州市海珠城广场工地上一声巨响……
在政府后来的调查报告中,这一巨响引发的事故被称为“7·21海珠城广场基坑坍塌事故”。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
海珠城广场建筑工地位于广州闹市区,建设规模为地上39层、地下5层。事故发生在B区基坑。
王超莹清楚地记得,事故发生后的一天中午,她突然接到市司法局副局长黄永东打来的电话,电话中,黄永东要她火速赶赴海珠城广场重大安全事故现场,参加由市委、市政府在那里召开的紧急协调会,并立即投入工作。
王超莹抵达事故现场后,眼前的一切让她触目惊心———海珠城广场工地南面约100米长的挡土墙坍塌,工地与居民楼之间宽约6米的水泥路整体下陷,一排民工宿舍、一堵围墙、一条马路全部陷入20多米深的工地大坑中。事故导致一幢7层高的宾馆北楼斜倒。
从市委、市政府现场办公会议上黄永东、王超莹得知,在倒塌的宾馆里经商的租户多达300余人,很多商户提出的赔偿金额超过10万元,和解难度很大。另外,周边几栋居民楼墙体出现裂缝,被紧急疏散的居民们因正常生活受到极大干扰,情绪波动很大。
王超莹记得,当时商户们吵得很厉害,居民们则担心楼房不安全,不肯回迁。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处理。
在事故善后处理中,律师们对政府有关部门一次次下发给事故区域内数百家租户的文书,进行了法律把关。律师们建议:有关部门为商户提供免费证据保全公证,同时制定赔偿方案,为受损楼房作安全鉴定后,组织居民回迁。
“我们提出的建议,市有关部门全都接受了。”让王超莹感到欣慰的是,时至今日,这一事故的处理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就在这一年,广州市政府对于启用优秀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自称“老广州”的刘壁华是广州市司法局的元老级人物。25年来,他“几乎在所有部门都待过”。3年前出任律师管理处处长的他,目睹了市政府处理形形色色棘手事件时,与律师逐渐“粘”在一起的过程。
刘壁华说,市司法局向市有关部门推荐优秀律师的努力一直就没停过,加上“7·21海珠城广场基坑坍塌事故”中律师的出色工作,让市有关部门逐渐改变了对律师的看法。
随着政府部门请求事先审查的第一份合同递交到律师手中,随着律师的审查意见一次次在事后被证明成功避免了政策风险,来自政府各个部门请求事先审查的文件、合同,即将出台的政策和规章等,越来越多地递到律师手中。
在市司法局的举荐下,15名各专业领域的顶级律师,组成了为政府提供法律服务的法律顾问团,在政府面临疑难重大的法律问题时提供咨询服务。
后来的事实证明,法律顾问团的作用令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