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缴获的钢盔、军用水壶,还留有解放战争的炮火留下的斑斑锈迹;一张张热情洋溢的宣传单,饱含着人民群众迎接解放的喜悦之情……昨天上午,“纪念渡江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民间收藏展”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开幕,由市档案局和民间收藏家提供的200多件文献资料、原始档案和革命文物,把人们的思绪再次带到了那个战旗飘飘、山河突变的红色岁月。
首部解放战争画册已成“新善本”
渡江纪念章、收录有炮兵作战地图的《渡江特种兵总结》、大行宫工地出土的“首都警察第一局”门牌……这些展品有的已经成了文物。其中,一本出版于1949年7月的大画册《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年战绩》尤为珍贵。仅看“外表”,这本装帧简朴的小册子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书中收录的数百张珍贵图片,却让它成了一部不可多得“新善本”。
画册封面上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字样,据收藏者杨雷介绍,这本画册堪称集中反映解放战争的“第一部大画史”,收录了大量解放战争图片,其中包括军徽、军旗、军事领导人照片29幅,反映解放军阵容、战役照片100余幅,被俘国民党将领照片130幅以及各种统计表,是一份研究解放战争史的珍贵史料。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嘉德2001年秋季拍卖会的邮品钱币专场上,曾经拍卖过同样的一本画册。
战争大片《集结号》让人们记住了那把系着红旗的铜制军号,昨天的展览现场也展出了一把这样的军号。据了解,这把“集结号”曾经见证过渡江战役的战火硝烟,虽然历经60年的风雨,但军号却保存得很好,表面依然光亮如新。
一张“注射证”饱含深情关怀
出席证、选民证、评议证、失业证……在南京解放初期印发的各种“老证件”中,记者发现了一张“霍乱预防注射证”。注射证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卫生局”颁发,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夏”,注射人的姓名是“邱声振”。注射证下方挂着一份当年出版的《苏南日报》,上面有一则用红笔圈出的报道,详细介绍了南京解放后城内居民接受霍乱疫苗注射的情况。文中提到,短短7天,就有4万余人接受了疫苗注射。
60年过去了,证件上的“注射人”邱声振依然健在,得知此次展览要征集藏品,88岁的老先生特意将这张珍藏多年的注射证送来参展。邱声振回忆说,当时南京刚刚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加上夏天天气湿热,很容易引发疫情。为此,南京市人民政府在城内各个片区为群众注射疫苗,有效预防了可能出现的疫情爆发。用邱老的话说,“虽然只是一张薄薄的纸片,却是一段历史、一份关怀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