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魏敬华和贝尔格莱德市长吉拉斯为纪念牌揭幕、献花。照片为金晓蕾拍摄。
纪念牌上用塞语和汉语刻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于的支持和友谊,并谨以此缅怀罹难烈士。”照片为金晓蕾拍摄。
贝尔格莱德民众在被炸使馆前前表示哀悼。照片为金晓蕾拍摄。
炸馆10周年系列报道(一)患难见真情:被炸使馆前立起纪念碑
本报驻塞尔维亚特约记者金晓蕾每年5月7日前后,在中国被炸使馆前总能见到中国驻塞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当地华人团体、塞尔维亚民间团体和个人敬献的花圈花环。今年的的活动气氛更加凝重。5月7日中午,在被炸使馆前,上百人参加了立纪念牌的悼念活动。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魏敬华和贝尔格莱德市长吉拉斯为纪念牌揭幕、献花。纪念牌上用塞语和汉语刻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于的支持和友谊,并谨以此缅怀罹难烈士。”吉拉斯市长表示,感谢中国人民,并珍惜两国人民在患难中建立的友谊。他还强调,应该继续致力与发展这种友好关系。魏敬华大使在致辞中也表示:患难见真情。参加活动的一位市政府官员说:“被美国操纵的国际社会没有对炸馆事件作出应有反应,也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炸馆10周年系列报道(二)被炸使馆曾溜进窃贼和流浪汉
本报驻塞尔维亚特约记者金晓蕾今年是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轰炸十周年纪念。记者了解到,早在今年二月有塞尔维亚包括贝大大学校长、塞中友好协会-俱乐部会长、孔子学院院长等对华友好的社会知名人士联名给贝尔格莱德市政府写信倡议,在被炸中国使馆为三名遇害的中国公民树立纪念牌。
五一期间,记者在被炸使馆遇到一名名身材魁梧的当地保安人员,他名叫弗依斯拉夫,受雇于一家保安公司。弗依斯拉夫说,他是今年3月被派到被炸使馆负责安保的,在此之前,使馆无人看守。据他说,当他和同事们进入荒弃了将近十年的馆舍时,里面的场景不堪入目。因为有窃贼、流浪汉和吸毒者溜进,使馆废墟中留有一些肮脏的被褥、啤酒瓶、空罐子和用过的注射器。为清洗馆舍外墙上的涂鸦,他们差不多用掉了整整50公升的清洗剂。
弗依斯拉夫热心地带记者到处参观,还拍胸脯保证里面没有核放射。2004年7月1日,塞尔维亚PMC工程公司从地下7米深处挖出了930公斤重的未爆炸的导弹并拆除了炸弹,现在弹身被陈列在贝尔格莱德航空博物馆里。随后,塞尔维亚原子能研究所的专家又对被炸使馆进行了检测,证明无核放射。
炸馆10周年系列报道(三)被炸使馆的未来命运,将地处高级商务住宅区
本报驻塞尔维亚特约记者金晓蕾对于此楼的未来命运如何,不仅仅是中国国民关心的话题,也是塞尔维亚社会舆论热衷和关心的。在当地网页上和平面媒体上常常有这方面的报道和文章。2004年9月24日,在城市土地管理局的网站发布了一条消息,接着各家报纸都在第二天作了报道,说贝尔格莱德市土地管理局与中国使馆签定了关于不动产交换的两国政府协议,中方将被炸使馆及地皮交还给塞共和国财产管理局,从而换取另一处地皮建设新馆。不久前,就此话题,共和国财产管理局一名副局长潘切奇先生在接受当地《晚报》的采访时说:被炸中国使馆的产权人如今是共和国财产局,管理单位则是贝尔格莱德市土地管理局。目前此楼正在公开招商中,或出售或出租。不过根据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未来的楼主在确定大楼的用途时应该“顾及到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潘切奇先生又说,虽然这一条限定给大楼的拍卖造成一定的难度,不过被炸使馆的地基、承重梁柱都很牢固,所以大楼不会拆除,投资者可以在原有结构上进行修建。记者在当地一个网站上也看到消息说某个国外投资商已看中了被炸的中国使馆,想在这里建一所私人大学。
在采访时正巧碰上贝市园林管理处的工人们在清扫周边的垃圾,在场院里进行绿化,草籽也已经种上。而使馆周围则吊车林立,整个儿变成一个大建筑工地。规划公告牌展示着这个新贝尔格莱德地皮最贵的小区将会被建成高级商务住宅区,公告牌下方则是醒目的两个大字:“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