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珠海特区报》报道,高考临近,考生心理压力日益加大。据了解,目前我市约有10%的考生有较为严重的考前焦虑情况,导致所谓的“恐高症”。针对这一情形,各校纷纷采取“减压”措施,调整学生的心态,许多学校为此专门聘请了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解答各种考前心理难题。
高考临近,采取这样的心理救助是非常必要的,对于缓解“恐高症”会产生积极效果。可是,在笔者看来,想让孩子们得到真正的“高考轻松”,更需要“社会轻松”。
高考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学生考试,社会联动”的惯性机制,就连道路交通、树上的蝉声都要为考生“挪时让路”。这种过分紧张的考试氛围怎么能让十几岁的孩子“轻松高考”?有人甚至大学毕业十年后还做“高考噩梦”。
联想起中国人大附中特级教师靳忠良“误闯”芬兰高考的故事。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最好的学校罗素中学,校门口没人把守,靳忠良径直走进了一间大教室。几十个学生埋头写字,在巨大的教室玻璃窗户的映衬下显得异常恬静漂亮。靳忠良问随行的校长秘书可不可以拍照,她爽快地答应了。靳忠良拍了几张照片之后,秘书小姐向他解释:“今天是我们国家统一的高考日,刚才进去的是高考考场。”学校二层三层全是各年级的上课学生,还能看见有学生在楼道里玩闹。学生们没有紧张的神情,也没有看到监考老师。“高考考场”里面的学生桌子上面明明放着蛋糕、饼干和各式各样的水瓶……这些东西也能带进高考的考场(5月16日《中国青年报》)!
这哪里是全国性重大考试——高考?分明就是轻松平常的休闲场、悠闲快乐的娱乐茶座、神采飞扬的运动场地。监考老师、考场规则及考生状态充分体现简约朴素、素面朝天、平静平常、规则淡化和快乐人性化,考生权益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没有外界压力,没有太多规则,学生会更富有创造性,张扬个性,挥洒豪情。可能正因为有了这种教育文化,芬兰的孩子们才得到了高度的人格自治和创造激活,芬兰总统哈洛宁多次强调:“我们认为具备世界最强竞争力的秘诀,是教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教育质量调查结果显示,芬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中学教育,芬兰学生的数学和阅读名列世界第一。
与芬兰的轻松高考相比,我们沉重的考试文化承载了太多成年人的顽固意志。
要实现“高考轻松”的目标,各级政府应该首先与“考试崇拜”断绝关系,让公权归公权,考试归考试。另外,求求媒体,别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