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重庆市新闻办通报,武隆山体垮塌灾害堰塞湖排危处置方案已经确定,并经救援指挥部审定,已开始实施,完成了施工便道的抢险修建。目前,公安、民政部门已对70名失踪人员的直系亲属进行血液取样和DNA鉴定。
堰塞湖开始排危
从6月6日晚到9日9时,武隆县铁矿乡降雨量累计为35.8毫米,目前堰塞湖坝前的积水达到5000立方米,但不会对下游构成威胁。
堰塞湖险情发生后,国家防总、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6名专家以及重庆市水利专家,对堰塞湖现场进行了踏勘,反复研究论证应对堰塞湖的方案,制定出了三项处置措施。一是在堰塞湖坝体引水面采取防渗的措施,减少深水量。二是组织6台大流量的抽水设备排水。为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指挥部决定铺设2000多米的管道,把坝前积水有计划地排到下游。三是现场设置应急雨量水位监测站,随时监测水情雨情。待井下矿工营救工作基本完成后,再打开堰塞坝泄洪口。另外,在堰塞湖的坝体外坡角下建拦闸坝,减少石渣对下游沿河两岸的威胁。
爆破施救暂停
目前抢险救援工作仍以抢救井下被困27名矿工为重点,救援指挥部曾通过以爆破方式打开矿井出水孔,营救被困失踪人员,方案确定后,爆破施工人员共进行6次爆破,揭开堆积体1000多立方米。
然而,地质专家在对现场踏勘后发现,由于岩体凌空自重和连降大雨的影响,爆破作业面右上方的岩体,海拔标高1080米处,又出现了大约50米长、25厘米宽的裂缝险情。专家组认为,如果继续实施爆破作业将危及海拔1040米作业面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对打孔作业构成威胁。因此,指挥部9日上午决定暂停爆破清理。通过爆破方式打开矿井出水孔、营救矿井中被困失踪人员的方案暂时停止。
险区51户撤离
8日,专家踏勘发现,由于岩体凌空自重和连降大雨的双重影响,在爆破作业面右上方海拔1080米的岩体,出现约50米长、25厘米宽的裂缝险情,山体仍有大面积垮塌的可能,搬迁险区农户成为当务之急。据介绍,险区需要搬迁安置农户51户、141人。截至9日上午,这些农户已全部撤离险区。
目前指挥部正在加紧制定垮塌险区搬迁人员安置政策,内容涉及发放安置救助费、搬家补助费、生活补助费、房屋过渡费等。
面临五大困难
救援目前面临五大困难:一是垮塌体量大,据初步测算,垮塌量达到1200万立方米,最大石块5000立方米,上百立方米的巨石遍布垮塌区域,给搜救和施工造成困难。暴雨大雾造成垮塌体外水位上升,观测困难。二是由于8日凌晨2时起连续降雨,直升机不能及时到达,清挖设备无法到位,影响抢险进度。三是被埋泄水巷道位置在垮塌体堆积物下40米左右,清理工作量巨大,矿井详细的地质资料和图纸被埋,难以准确定位。四是大型机具到工作面后,由于场地狭窄,清挖时有可能造成新的滑坡,威胁施工安全。五是峡谷山区地带道路狭窄,大型器材、机具运输困难。
米-26直升机飞抵重庆
9日18时,盼望已久的米-26直升机飞抵重庆江北机场,它将在武隆抢险救援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架直升机将把大型挖掘机和推土机吊运至爆破点,然后进行爆破现场清理,再掘进巷道,最终将打通铁矿废弃的出水巷道,以便救护队员进入矿井搜救被困的27名矿工。
9日7时,这架国内最大的直升机从内蒙古赤峰起飞。飞抵江北机场后,重庆市政府立即在停机坪召开现场会,向机组人员介绍武隆垮塌现场及气象情况。江北机场、重庆民航安监局等单位随后成立了现场指挥部,制定了应急预案。此外,重庆市政府还将南川区水江镇渝湘高速公路未完工的一段设为直升机临时停靠点,江北机场还为米-26直升机准备了4台加油车和除油车、30吨油料。
据重庆江北机场有关负责人介绍,10日7时,如果天气好,这架重型直升机机组人员将乘重庆市公安局轻型直升机赴抢险现场勘查地形及气候;如果天气不好,机组人员将乘汽车前往现场勘查。然后,根据地形及天气状况确定吊运设备的时间。
这架特殊的、巨型的米-26直升机航空速度是每小时220-240公里,每小时耗油3吨,是民航波音飞机的四分之一,每次连续飞行最多3小时。
■特写
悬崖上的生命钻台
大雾弥漫的重庆武隆鸡尾山半山腰上,海拔约1120米的悬崖上,有一段“6·5”山体垮塌的残留山道,现在已成为抢救生命的钻孔作业平台。从9日清晨开始,这里的潜孔锤钻机正以每小时7米的进度,穿透岩石,全力以赴钻向黑暗的矿井。截至15时,已打出约40米长的孔道。孔道一旦打通,就能接通山体内铁矿井中的主井或出水巷,向里面输送空气和给养,挽救井下的27个生命。
9日下午,滂沱大雨袭击武隆鸡尾山垮塌现场。记者攀爬30分钟后来到“生命钻台”。它的一侧是大雾弥漫的深谷,另一侧是陡峭的危岩,刀劈般的岩石悬在头顶。假如鸡尾山再发生哪怕一次小规模垮塌,这个平面将瞬间不复存在。
在现场指挥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最大的难题,是矿井相关图纸大多在山体垮塌中被毁,打孔只能根据矿工、当地居民的回忆、结合实际山形进行。我们估计矿井巷道可能宽仅2米左右,预计需要打孔至150米深,准确寻找到矿井难度很大。”
除打孔作业外,这里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向山崖下铺设风管和水管,它们分别连接着空压机和消防水带,延伸向垂直高度90米下的爆破点,辅助岩土爆破清理作业。
在这片不到30平方米的战场上,重庆能源集团组织的189名工程人员24小时运转。他们常常要在能见度不到10米的大雾中作业。尽管安全技术人员时刻监控着岩体险情,一旦出现山体崩塌预兆将立刻预警,但面对“喜怒无常”的大山,谁也没有把握能安全撤退。为了和山下的抢险救援人员通讯,或是给亲人打电话报个平安,他们不得不捕捉着时断时续的手机信号,抓住机会大声讲几句话。
傍晚,记者回到鸡尾山下。回头看去,“生命钻台”重新隐藏在大雾中。
本版文字均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