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
|||||||||||
官员怕这个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词的含量太重,不仅能伤到政府,伤到官员,还会影响到政府的政绩和形象,没有几个官员敢于使用这个词,就连外国那些低着头承认丑闻的官员,恐怕内心里还是会懊丧一番的。是,“政府丑闻”这个词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不顾”政府官员的好恶、利益立场和私心,总是能在最大最公开的平台上揭露令官员沮丧的事实。 至于阮成发担心这一丑闻“对政府公信力和城市形象造成了巨大损害”,我就觉得有点过于担心老百姓的承受力。我敢说,百姓对于一个敢于承认“政府丑闻”的城市必会充满敬意,当然,肯定会有不高兴的地方,觉得这个城市政府还不是让人特别放心,但是,在经济适用住房此起彼伏出问题的现状下,一个首先承认自身有丑闻的城市政府,实际上是抢占了先机。无疑,遮掩和自我粉饰,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长远看,只会令自身损坏,只会令百姓的积怨无从消解,越积越深。 地方政府都应该学习武汉市政府的“承认丑闻意识”,不遮不掩,老老实实。一些地方,因言获罪的土壤还存在,一下子成为容忍百姓指着鼻子骂丑闻的“先进”确实很难,但正因为难,才有破冰的意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政府有这种风度。 (江苏申 云)
来源:
扬子晚报
作者:
编辑:
陈新科
|
|
相关稿件 |
404 Not Found |
最热新闻 |
|
推荐专题 |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