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季承(右)与父亲交谈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季羡林遗体,19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季羡林因病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约两万人悼念先生留下万余条留言
19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季羡林先生”,横幅下方是季羡林遗像。季羡林遗体安卧于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上午8时许,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王兆国、刘淇、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韩启德、陈至立、马凯、杜青林、张梅颖、郑万通、万钢和彭珮云、胡启立、罗豪才缓步来到季羡林遗体前肃立默哀并鞠躬,作最后送别,与亲属——握手,表示慰问。
季羡林的生前友好和各界人士也前往送别。
灵堂外一副“沉痛悼念季羡林先生”的黑色挽联格外醒目,上联为“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下联为“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季羡林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北京大学随后设立季羡林先生灵堂,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吊唁。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万人来到灵堂悼念季老,留下了万余条留言。
季羡林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他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作颇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精于语言,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他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
季羡林之子讲述父子恩怨:曾经13年不相见
季羡林最后半年多的晚年生活是“最幸福的”,因为与儿子季承团聚,并相处愉快。
在2008年11月7日团聚之前,父子俩曾经13年不曾相见。
问及个中缘由,季承先是沉默了一会儿,而后用低沉的声音说起了往事。交谈中,季承几次擦拭眼泪。
1995年春发生矛盾互相放狠话后父子决裂
父子决裂,发生在1995年春季承母亲病重期间。当时,季承和父亲闹了家庭矛盾,两个人在气头上都说了一些狠话,双方连面也不肯见了。对于家庭中的事务,季承不愿意再提及。“这里面有父亲的责任,有我的责任,也有其他人的责任。”季承说,“父母的结合不理想,是旧式的包办婚姻。”
季承的母亲彭德华比父亲大4岁,只念过小学,认字不多。季羡林出国或是他们在国内分居两地时,母亲没有给季羡林写过一封信。但在打理季家日常生活上,彭德华却勤勤恳恳。对这样一位妻子,季羡林口头上评价颇高,情感上却很平淡。在季承看来,父亲没有把这桩婚姻终止是好事,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1995年-2002年陷入僵持近在咫尺却互不相见
父子俩决裂之后,有段漫长的僵持期。
这期间,季羡林还住在位于北大的朗润园家中,季承要见父亲并不难。季承说,他经常来到朗润园家中,但担心父亲还在生自己的气,不愿接纳自己,他每次只是和父亲的助手李玉洁打招呼,主动避开父亲。
季羡林最亲密的秘书李峥过世后,他的儿子李小军成了季承联系父亲的渠道。每逢过年过节,季承都会往李小军家里送大量的山东斋菜,来了以后什么都不说。李小军自己家里留一部分,其余的便送给季老。季老心知肚明,只是沉默。从1995年春一直到2002年,双方一直僵持着,没有找机会相见。
2002年-2008年相见遇阻试图探访父亲遇阻
“但是,毕竟父子亲情谁也割不断,后来我和父亲都互相谅解了,希望能见面。然而,就是这个时候,有的人不仅不调解,还从中阻挠我和父亲见面,想垄断父亲、垄断季羡林。”季承告诉记者。
据其介绍,在2002年父亲住进301医院前,他想见父亲很方便。在2002年后,他再想见父亲时,确实受到了“某些人”的阻挠。
季承说,父亲住院后,他多次去医院,和李玉洁多次交涉,希望能见到父亲,都没能如愿。“有一年的冬天,我在外面等了两个小时都没能进去,他们就是不让进,即使李玉洁病倒之后,我仍旧见不到父亲。”季承说。
李玉洁于2006年下半年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此后,杨锐接替李玉洁,开始负责照顾季羡林。
季羡林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什么要阻挠他和亲人见面?季承说,原因并不复杂,季羡林因为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对文化事业的杰出贡献,被誉为国宝,如果能把国宝掌握在手中,肯定将收获巨大的利益。
2008年底终于团聚友人牵线才回到父亲身边
2008年10月底,季承从网络上看到《谁盗卖了季羡林的藏品》,文中称季羡林的藏画被盗,文章配发的照片上,老父亲披着一件睡衣,干瘪瘦削的双手张开来,看神情,似乎正在讲述什么。
季承鼻子酸涩,父亲似乎过得并不愉快。
季承称,他当时心急如焚,立即联系北大和301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要求见父亲一面。然而,他得到的答复是:不同意。正在季承无助之际,一些好心的朋友和季承取得了联系。他们表示愿意想办法让他尽快见到父亲。最终,2008年11月7日,73岁的季承终于在北京301医院的病房见到了父亲季羡林。“父亲!”季承一开口就跪下磕了个头,起身时已泣不成声。“您有什么要训斥我的吗?”
季羡林虽然也很激动,但话语仍然平静:“我有什么可批评呢,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好了。”(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