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夹带手机卡涉嫌强制消费
长江商报8月3日报道收到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没想到还同时收到一个既有银行卡还有手机卡的“大礼包”。近日,我省十余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中,不约而同地夹带了特定的“银行卡”和“手机卡”。
虽然学校声称学生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开通号码,但同时称,如果不开通,又可能收不到学校发送的信息。不少家长和学生怀疑此举有强制消费的嫌疑。
通知书里夹带手机卡银行卡
武汉一所大学的新生夏雨(化名)告诉记者,两天前,他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发现,随同寄来的还有一张银行借记卡、一张某运营商的UIM手机卡,要求学生开通。本来他也没有在意,但没过多久就接到了校方的电话,提醒他必须开通这个手机号,学校所有的新生入学信息都要通过这个手机号发送。
夏雨询问,能否上网或电话查询相关信息?工作人员表示:不可以,信息只发到这个手机号上。“而这种手机卡必须使用特定制式的手机,我已经有一部手机了,再买一个不是浪费吗?”夏雨为此感到很烦恼。
昨日,记者登录该大学网站发现,该校的《新生入学须知》中明确写到:全校7000多名新生收到通知书的同时,还会收到高等学生资助政策简介、某运营商的UIM手机卡和银行借记卡及说明书。
记者致电该校新生信息服务中心,一女工作人员称,手机卡和银行卡是学校联系赞助商免费提供给学生的,是学校推出的诸多人性化服务之一。手机卡内有30元话费,每月最低消费19元,来电显示费6元,方便考生和家长报到时通讯联络;银行借记卡方便考生报到时缴纳学费。
工作人员表示,手机卡可以自愿开通,但学校和一家运营商合作建立了校园信息平台,新生入学等相关信息都会通过该号码发送,“最好是开通,虽然学校也会以其他方式通知,但不能保证信息不遗漏。”
江城十几所高校同时送卡
记者调查发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科大武昌分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等十几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中,都夹着手机卡。
华科大和武汉理工大的新生入学须知中,关于手机卡的条款比较简单,仅称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通讯需要,“由一家运营商为每位新生免费分配一个手机号码,并赠送30元话费。手机须支持该特定制式,可自愿参加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则称,学校将与某运营商合作,建立校园管理与信息化应用平台,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向学生发送相关信息。“未带手机的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在报到现场预存300元话费,就可免费获取某品牌手机一部,如果从其他渠道购买了该手机,也赠送300元话费。该手机号码由新生自己决定是否开通使用,不需要开通的可在报到时退回。”
给学生赠号送老师手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表示,高校学生数量大、稳定性强,历来都被银行、通讯运营商视为最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每年开学前,各家银行、运营商都会向高校发动强烈“攻势”,争抢新生市场。“去年我们学校新生统一使用的是一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今年就改成另一家了,大家各凭本事。”
据悉,为了让某高校鼓励新生使用他们的手机,有运营商除了免费赠送号码外,还向全校每位老师免费提供一部手机。某省属高校招办负责人透露,他们学校不但在通知书中夹带了银行卡、手机卡,甚至连通知书上都印着通讯运营商的广告。
“发卡银行都是和学校有业务关系的,学校还欠银行的贷款,不敢不帮忙。那些手机运营商也和学校有很多联系,像学生办活动时给予资金支持,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有的还在学校设有奖学金。”该负责人说,学校也只能做到不强迫学生使用,让他们自由选择。
声音
学生:学校有强制消费的嫌疑
现在绝大多数高中生都有手机,就算没有的高考后差不多也买了。一些学生表示,为了用手机卡再去买某个特定制式的手机,有点强人所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一名新生说:“学校在入学通知书里写着,该平台将作为学校与学生联系的重要工具。这相当于明说了,如果不用该号码就无法收到信息。学校这么说,我怎么敢不开通?”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高校都声称,学生是否开通全凭自愿。但不少学生表示,曾收到学校的电话,要求开通此号码。
大学新生汤淼(化名)说,接到通知书的当天下午,校方打电话确认她是否收到相关资料时,还特意嘱咐她开通该号码,如有相关信息,将以短信的方式发到赠送的手机号上。“但连手机卡都要统一,就太离谱了。”她说。
律师:是否强制消费要具体分析
湖北成和诚律师事务所刘凯律师表示,按规定,银行卡、手机卡需用身份证实名开通,学校在没有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就代为开通是不合适的。但从方便管理的角度来看,规定学生使用统一的卡也可以理解,但不能要求如何消费,否则就有强制消费的嫌疑。
刘凯说,现在社会发展很快,手机普及率高,学校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公共信息是一种新途径。但如果学校的学习、就业信息只通过手机短信发布,显然不合理。
刘凯认为,认定学校是否强制消费,还要看学校具体的规定。如果学校明确说明“学生可自愿开通”或只是说“不开通有可能收不到相关信息”,还算不上强制消费。
说法
靠“绑架”学生获利不妥
大学不应过多沾染商业气息
2007年,南开大学曾因在通知书中夹带“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宣传光碟和价值10元的优惠卡”而引起轩然大波。但事后查明宣传资料并不是学校放入,可能是邮政公司所为。不少学生认为,在录取通知书中投入特定的手机卡,与南开大学事件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学新生汤淼说:“南开大学录取通知书夹入的广告对新生入学并未造成影响。喜欢的话可以选择,不喜欢的话丢掉也无妨。而且事后也查明不是学校所为,南开大学也表示要追究此事。而这次武汉的高校,不仅明确表示‘这就是我放的’,还和运营商合作要求学生必须使用,简直是‘绑架’学生。”
不少学生认为,学校为了管理方便要求使用统一的卡,本身无可厚非。帮助学生提前办理好,也可以看作是人性化服务,但一旦涉及“强制”,性质就完全不同了。现在高校中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强制学生办信用卡、奖学金打入指定银行卡的现象层出不穷,很难相信学校在中间完全没有得到利益。
学生们表示,高校就是做学问的地方,不应过多参与商业经营,有时候可能“好心变办坏事”,变相给学生增加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