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8月15日电(记者李亚楠)历史是宏大的,又是细微的。它是普通人生活中流淌的点点滴滴,而这点点滴滴折射的正是新中国60年波澜壮阔的画卷,吃喝如是,住房如是,出行如是,穿衣亦如是。
对76岁的河南人任荣先来说,衣橱已经不再新鲜,而50年前,却并非如此。“过去衣服少,家里就只有一个木箱,有些人家连箱子都没有,衣服就直接放在床头,根本没用过衣橱。”
任荣先说,她年轻时,衣服、鞋、袜都是自己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不仅如此,连做衣服用的布,都得自己织。“从棉花到布,要很多道工序才成布片。有了布片,才能自己缝衣服穿。”
相比衣服式样,任荣先对年轻时的顺口溜记忆犹新:桑木弓,驴皮弦,栆木吊弓胳弯弯;关着门,闭着风,俺去弹花你来听,这讲的是弹花;乌木腚,蜡打弦,纺花车,八角匀,这讲的是纺线。
步入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20岁出头的李西安对衣橱已经不再陌生。“家里有衣橱,就是那种大立柜和高低柜,都是找木匠自己做的,没有现在的好看,但是结实耐用。”
衣橱虽已非稀罕物,衣服却仍然单调。“平常都穿粗布衣服,好点的穿中山装、的确良衬衣和涤卡裤。”如今,中山装已经退出了李西安的生活,的确良衬衣和涤卡裤也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