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一套改为高清频道的新一轮改版中,《实话实说》节目由于收视率不理想,将于下周停播。这意味着,运行了近14年的《实话实说》,将同观众说再见。(上海《青年报》 9月23日)
曾经风火一时的脱口秀类节目,曾经被众多学者视作“代表一个传媒时代”的栏目,曾经打造出品牌主持人“名嘴”崔永元的节目,就这样黯然落幕。惋惜之余,在时代镜像中对《实话实说》从辉煌走向没落的缘由作一番透视,也有了重要的启示意义。
自1996年被央视重磅推出后,《实话实说》就因其“脱口秀”的新颖形式,多方互动的灵活方式,和引人共鸣的话题,获得了广泛赞誉。可从2006年一度退出央视一套开始,就有人指出,《实话实说》已沦为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鸡肋节目,并被预言会在残酷竞争的生态下惨遭淘汰。如今,这个预言已应验。那又是什么,让《实话实说》走向衰落?也许传媒家们会作出各种阐释,笔者只想作为观众,来阐述下自身见解。
电视节目“欲得收视率,必先大众化”,从《百家讲坛》的走红,可以看出节目内容的大众化与否,成了决定收视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理解大众文化》的作者约翰·费斯克说:大众文化对“美学霸权”的拒绝,表现在它只以“相关性”作为核心的批判标准,“如果一个文化资源不能提供切入点,是日常生活的体验得以与之共鸣,那么,它就不是大众化的”。
《实话实说》起初走低而不俗的群众路线,话题关乎百姓生活,通过多向互动,任由表达自由见解,它与百姓建立了很深的默契,故而在当时扁平化的节目类型中备受关注;但到后来,在媒介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中,它话题的类似性,造成了观众的“阅读疲劳”;并且随着娱乐化时代的到来,《实话实说》题不对观众“兴趣点”,却过于重视教化功能,以致形象日趋呆板化。“去娱乐化”,既然违背了节目制作规律,提不起观众兴致,又怎能成“常青树”?
其次,品牌主持人保护意识的缺乏。提起《实话实说》,人们更多的是想起风趣幽默的崔永元。很大程度上,崔永元已经成《实话实说》的代言人。可遗憾的是,《实说实说》“屡易其主”,在主持风格上没有连续性,品牌也猝然倒下,观众又如何不失望?
相形之下,《鲁豫有约》、《超级访问》等访谈节目则继续火热。这其中,就有“以品牌主持人促品牌栏目”的因素。
《实话实说》落下了个尴尬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