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开始报名以来,“刷人数”成为不少考生议论的热门话题。所谓“刷人数”,就是借用他人身份证进行注册报名,造成自己想要报考的岗位看上去报名人数很多的假象,以此来吓退部分竞争对手(本报昨日08版报道)。
华商报一评:每年公务员考试中都统计出的“数千数万人竞争某一职位”,原来也有虚假繁荣的“泡沫”,这着实令人愕然。在众多网友对“刷人数”行为力挺或谴责之余,笔者更认为,“刷人数”所暴露的世态人心值得深思。
“刷人数”并不能保证“刷人数”者稳操胜券,反倒有可能“为别人做嫁衣”,他们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呢?原因很简单,国家公务员应考人数逐年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并且“个体理性中的集体非理性”特征日益明显。此情此景下,“刷人数”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无奈之举,成为考生自行分流以图自救的下策。
赵本山的小品有句台词说:太可怕了,一个厨子不看菜谱看起兵法了。事实上,考生不认真备考而热衷或热议“刷人数”更加可怕,因为这是对投机钻营的鼓励和默许。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打破公务员“铁饭碗”之日,方是“刷人数”等弊端根除之时。
华西都市报再评:有竞争,就可能会有手段。虽然不可用结果来衡量手段是否合理化,但对“刷人数”的存在,却不能因其不合理而不予理睬,听之任之。毕竟,对大多数老实的考生来说,多少会带来心理上的影响。“不必为假想迷惑”、“对自己要有信心”等道理,说破喉咙也可能收效甚微。如果寄希望于“官本位”思想的转变、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考生心理素质的提高,那“刷人数”这只纸老虎在很长时间内还将作威作福,因为社会文化是长期的积淀,就业政策是系统的工程,考生的心理素质也因人而异。这也是为什么像这种“下三滥”手段会越演越烈的原因之一。
因此,最为现实的办法是完善考试制度。规则制定者不能光练嘴上功夫,站出来说几句或不痛不痒地劝诫,或义正严词地谴责,而应该看到“刷人数”手段实质就是在钻考试制度的空子。作为国考,公务员考试肩负着为国家机关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重任,端正考风尤为重要。报名作为选拔的重要环节,应该制定更加严厉的制度,堵住漏洞——抬高作弊的成本,健全报名制度,加大惩戒力度,只有放只真老虎出来,才能吓走“刷人数”这只假老虎。 罗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