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1月2日电(记者王攀肖思思陈先锋)在广州“打拼”了七年的尼日利亚人艾克9月下旬当上了父亲。他的妻子,是来自河南的张淑华。
夫妻俩如今在广州开起了一家非洲餐厅,雇员超过20人。艾克说,眼下他最高兴的就是有了第一个孩子,最头疼的就是餐厅生意正红火,服务员却“老是要请假”。
肤色黝黑、头发编成数十股小辫子的艾克第一次来到中国是2003年,和许多非洲人一样,他很快就选定了广州作为立脚点。
“那时这里已有一些非洲人在从事贸易,我当时也是想试试看。”艾克说。
广东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所在地之一,而广州则是通往非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双方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现在,贸易仍在,货物不同——珠三角地区服装、鞋帽、玩具、小家电等轻工业和小商品贸易十分发达,吸引了需要质优价廉产品的非洲客户。而广东与非洲国家气候相似,适宜非洲国家公民生活居住,也因此持续吸引非洲人到来和定居。
来自广东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2008年全省登记的非洲籍临时居住人员有16.3万人次,其中80%左右在广州。而定居在广州的非洲人超过了2000名。
艾克说,这不是一个小数字,“有的时候整座酒店和一个社区里都是非洲客商。”
回忆当年,艾克说,他最初也是从事服装贸易,在这里的批发地点拿到货物以后,通过邮包寄回尼日利亚,由他的家人销售,慢慢积累,贸易额也逐步扩大,在广州贸易行业内小有名气。
“像我这样的有一批,算是比较成功的;但大部分非洲人做贸易额度还比较小,需要大家一起拼集装箱才能搞贸易。”艾克说。
在锱铢必较的商贸过程中,艾克收获的不仅是利润,还有感情——他认识了一位河南籍在广州的女性,“最后,我鼓起勇气向她求婚,经过艰苦的追求,现在她是我的妻子了。”艾克说。
成为了中国女婿,艾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入中国的生活,而这对于很多外籍人士特别是非洲籍人士而言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艾克说,当他和女友赶回河南老家开封登记结婚时,“人们都惊呆了,很多人过来看我们。那时就想,哇,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