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12月15日电(记者 邓伽)去七仙岭泡山地温泉、在呀偌达热带雨林探险、进黎村苗寨观光……如今,吸引人们来海南旅游的不仅有椰风海韵、阳光沙滩,还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地理风情,而这仅仅是海南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除了旅游产业突飞猛进,2009年,海南省民族地区还在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补偿等方面亮点纷呈。
据海南省副省长陈成介绍,作为黎、苗、回、汉等民族世居的省份,海南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民族地区的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加大政策倾斜、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类指导力度,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海南省9个民族市县共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45.94亿元,财政收入30.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和14.6%。
特色农业产业助群众脱贫致富。海南省通过实施“三集中”扶贫新机制,即集中扶贫资金、集中投向中部山区和民族地区、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橡胶、槟榔、绿橙、五指山野菜、灵芝、南药、竹藤和养蜂、养蚕等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琼中湾岭和昌江大坡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农业产业化。目前,海南民族市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343元,71万黎、苗族群众从茅草房搬进了砖瓦房。
旅游产业成为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前三季度,海南民族市县共接待旅游过夜人数593万人次,旅游收入8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和8%。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如陵水南湾猴岛自然保护区、七仙岭国家温泉森林公园、保亭呀偌达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和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五指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以及旅游设施不断完善,使海南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在全国旅游界大放异彩。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幅提高,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内动力。前三季度,海南民族地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27.4亿元,同比增长40.5%。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投资同比增长49.2%,卫生、社保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71.9%,文体和娱乐业投资增长2.5倍。华能东方电厂一期、东方四更风电一期、红岭水库、东方大广坝水电站等一批重点投资项目陆续实施,夯实了发展基础。目前,海南民族地区基本实现了乡镇间通硬化公路、行政村之间通汽车、通电,环岛光缆同步传输系统工程的全部竣工使民族地区通信网络和通信手段实现了与全省同步发展。
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使民族地区依旧保持“青山绿水”。海南大部分民族市县处于全省的生态核心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海南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结合不断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守住了发展的绿色生命线。2006年以来,海南省财政共补助市县生态项目转移支付6000万元,其中,民族地区4829万元,占80.48%。民族地区森林覆盖率平均达到68.4%,比全省高出12.7个百分点,大部分民族地区的城镇和村庄依旧被青山绿水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