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前室
曹操墓惊现安阳,千古之谜终被破解。2009年12月27日省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使该消息迅速成为爆炸性新闻,不胫而走。
然而,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质疑声:千年疑案,历史上有不少人为此穷尽一生也一无所获,而今,从国家文物局批准抢救性发掘到最终定案,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其间经历了哪些坎坷?谁是幕后的重要推手?考古专家究竟又是通过哪些证据来最终验证“东汉墓”就是曹操墓的真身?如何看待眼下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
连日来,记者专程走访了相关人士和专家,对曹操墓的发掘、发现过程进行了梳理,告诉你新闻背后的新闻。
鲁潜墓志掀起涟漪
一代枭雄曹操,身葬何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有“漳河水底说”,“安徽亳州说”,也有“河南许昌说”,“河南安阳说”,更有“七十二疑冢”流传甚广。
议论在持续,传说在持续,与此同时,位于我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一座古墓,却时有被盗事件发生。
“过去那里是片荒芜高地,常有盗墓贼出入,但村里人都不在意。”接受采访时,村民笑着告诉记者。
上世纪70年代末到2004年的20多年间,西高穴村村西的一砖窑场,常到村南高地取土,而取土处就在古墓附近。
西高穴村最初进入考古人员的视野是在1998年。那年,村民徐玉超在村南取土时挖出了一块墓志,上有铭文云:“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经专家考证,此墓志主人为后赵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后赵距离曹操去世时间不过100多年,其中的魏武帝莫不就是后汉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果真如此,曹操墓的方位不就一清二楚了吗?
然而,专家经过鉴定称,从墓志碑周身残存的泥土来看,碑石显然是经过移动的,也就是说,墓志碑有可能是盗墓贼在盗墓过程中遗弃的。这样,曹操墓的方位就依然难以确定。
不过,此事却因此引起一部分考古专家的兴趣,不少人慕名而来,并把这个原没有名字古墓穴称作“东汉墓”。
由于没有相关部门的许可和支持,“东汉墓”无人发掘,热闹了一阵后又归于沉寂。
引发关注出现转机
说到曹操墓的发掘过程,有两个人是绕不开的:一位是安阳县安丰乡党委书记贾振林,一位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
2005年,贾振林从异地来到安丰乡党委书记任上。一年后,离乡政府五里地的“东汉墓”被盗案。因安丰乡地处河南、河北两省交界,治安问题一向是乡领导关心的大事。也就是在过问被盗情况时,贾振林第一次听说了“东汉墓”、鲁潜、曹操等历史人物与安丰乡的渊源。贾振林一方面让派出所快速破案,一方面让村民填封了盗贼挖掘的盗洞。而他在空闲时却对《三国志》、《晋书》等有关记载曹操去世的文献大感兴趣。
“也就是那时候,才知道曹操有‘薄葬’一说,更重要的是在文献记载中看到了唐朝李世民征战高句丽时曾到此祭拜过曹操的遗冢。”贾振林说,不少资料显示,有关曹操墓地到底在哪里的纷争都是在宋朝之后,此前则少有传说。而作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又如何会去祭拜一个曹操的假墓地?看的资料多了,对曹操墓感兴趣的贾振林就越来越坚信曹操墓就在安丰乡境内。
“如果最终证明曹操墓真的就在安丰乡,那对乡里意味着什么当然是不言而喻了。”说起当时的想法,贾振林笑了。
尽管第一次墓穴被盗案侦破后,并无收获,但贾振林从此却更加关注近在咫尺的“东汉墓”了。2006年5月,当贾振林知道盗洞的洞口再次被人打开后,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从10多公里外的南水北调工地请来了考古专家潘伟斌,潘伟斌对墓穴进行认真查看后告诉贾振林这样的话:“虽然不能确定这就是曹操墓,但从墓地的规模和结构来看,墓穴主人的年代应该是东汉时期的,而且级别很高,至少是王侯一级的。”这话让贾振林十分兴奋。
这是他俩当时的对话:“现在发掘,行不?”贾振林问。“不行!”潘答。“还需要啥?”对考古外行的贾追问。“一需政策,二需资金。”潘说。
因国家对发掘帝陵有严格的限制,潘所说的政策,指的就是国家文物局允许正式发掘的批文。当时,尽管二人对国家文物局的批文并未抱太多的幻想,但却都以最快速度向各自主管部门进行了翔实的汇报。
其后,大致是2008年上半年,“东汉墓”再次被盗,其中被追回的一块文物价值极高的“画像石”引起了省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而在这个过程中,潘伟斌、贾振林以及更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开始为发掘“东汉墓”奔走呼吁。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工作,贾振林经常到工地现场拜访潘伟斌,二人的话题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转向“东汉墓”。为防范盗贼,安丰乡组织高穴村村民看守墓穴,并常让乡巡逻队到此巡逻保护……
国家批准抢救性发掘
为解开“东汉墓”真相,2008年底,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组曾到此专门做了几期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随着“东汉墓”知名度的提升,当地保护墓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加强对“东汉墓”的保护,省文物局主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建议对“东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2008年12月12日,对“东汉墓”的发掘是个历史性日子。
这一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考古人员正式对“东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能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国家文物局相关专家,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省文物局做了大量工作。为纪念这个不平凡的日子,省文物局和安阳市、县文物局组成的联合考古发掘队,当天还专门在西高穴村南墓穴前举行了简单的考古发掘仪式。”安阳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回忆说。
也就是从那天起,潘伟斌带领20多名考古队员正式进驻西高穴村,开始现场发掘。
发掘到1.7米处,发现了汉代地面及墓道。沿着道口一厘米一厘米地往深处发掘,在离地面15米的地方,终于发现了墓门。随后,饶土出现了,汉砖出现了,云母、玉石和石牌都相继被发掘出来。
“当我们发掘出‘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时,现场所有的人都震惊了!直觉告诉我们,我们离曹操墓真的是愈来愈近。”说起当时发掘现场的情景,一位考古队员至今仍激动万分。
但是,不同的声音也出现了:古时称魏武王的有两人,一是东汉的曹操,还有一位是十六国时期的刘骧。此处的魏武王到底是谁?当时没人能够回答。
此后不久,又先后发掘出了零散的一男二女的头骨。经鉴定,男性在60岁左右,其中一女性在20岁到25岁之间,另一位女性在50岁左右。
在发掘近一年的时间内,考古队员先后从墓穴中发掘出了250余件文物,有铁甲、铁剑、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刻铭石牌等,其中8件圭形石牌尤为珍贵。
“在整个考古发掘过程中,安阳市、县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安阳县政府,已先后为考古发掘投入了600多万元。没有资金支持,考古发掘工作是不可想象的。”考古队负责人说。
公之于世石破天惊
石牌有了,铭文有了,甚至连头骨都有了,莫非安阳西高穴的东汉墓就是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曹操墓?
这,还需要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来做进一步的论证。
其实,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不少专家已经开始对部分文物进行考察研究了。
2009年12月13日,在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的陪同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史专家梁满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王明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与古文字学专家郝本性等10多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悄悄抵达安阳,他们再次前往墓穴现场对已出土的文物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其后他们来到安阳宾馆,闭门召开了“安阳县西高穴东汉大墓发掘专家座谈会”。经反复论证,专家们最终认定安阳西高穴东汉墓确为曹操高陵。
依据有六,其中既有文献记载,也有文物证明,还有遗骨佐证,从而证明原来称之为“东汉墓”的实为东汉末年的曹操墓。
与会专家建议,应尽快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公之于众,共同分享。于是就有了2009年12月27日的北京新闻发布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欢呼者有之,质疑者有之,恶搞者也有之。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对此事的看法。
日前,国家一考古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曹操墓的发现,属我国近年来考古界的重大发现,社会上有质疑声很正常,它将会把我国的考古发掘工作和曹操墓的确认工作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不过,也有专家称,曹操墓的确认还仅仅是个开始,墓穴周围的建制有待进一步确定,墓穴内发现的两位女人与曹操到底属什么关系?曹操墓与河北磁县的铜雀台、邺城旧址、附近的贞妃墓以及浓缩了不断代6000年中华文明史的渔洋村等文化遗迹如何连片规划、保护、管理,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更有专家称,现在发现的是曹操墓也好,不是也罢,我们都应该善加保护,毕竟,这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不薄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