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从1月2日晚起,北方大部地区先后有5-6级,阵风7级偏北风,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等部分地区的气温先后下降8-10℃,其中内蒙古中西部、华北西部等部分地区降温10-12℃,局部降温达14-16℃,局部有暴雪。
1月3日由哈尔滨开往包头的1814次列车,由锡林浩特开往呼和浩特的L7915次列车因雪害断道、受阻、滞留,最为严重的是1815次列车6组,原本应于1月3日20点58分到达终点,直到1月5日凌晨3点28分才姗姗而到,晚点30小时30分。
暴雪袭来 铁路部门吹响集结号
列车受阻后,为保证数千名旅客情绪稳定和人身安全,呼和浩特铁路局主要领导亲自到局总调度中心坐阵指挥抢险。包头客运段领导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救援措施。段长陈波、党委书记杨永提出了“三防”要求,即:防冻车、防火灾、防治安案件,全体乘务人员要安心工作,严防事态扩大、雪上加霜,全力以赴确保旅客生命财产绝对安全;包头客运段副段长张学明、段长助理刘淑萍带领相关科室人员赶赴现场,全面了解情况,指导班组工作;包头客运段总调度室值班人员24小时双人值班,每半小时与受阻列车的列车长联系,密切关注受阻列车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客运段工会、办公室联合行动,组织慰问,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列车长刘爱军审时度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三个现场处置行动小组,组长为列车长刘爱军、副列车长杨毅亮、乘警长、检车长,组员为全体乘务员,三乘人员各负其责,一时间,各小组分头行动。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和与有关部门联系,1月3日18点48分向铁路局客调、段总值班室、集通公司客调、商都车站,做了汇报和联系;并按照客运段要求,千方百计保证手机联络不中断;除雪组由副车长带领副班列车员组成,收集除雪工具,做好前期准备;治安组由乘警和正班列车员组成,坚守岗位、进入车厢巡视,维护车内秩序;通讯组由正车长、广播员组成。做好专题宣传和解释、安抚工作、稳定旅客情绪。
风雪鏖战 受阻列车顺利开出
1814次列车于1月3日晚18点38分被困于集通线大东沟站至三介海子站之间28KM+466M处。这里的地形两面临山,地势低洼,曲线半径较小,加之风急雪大,在列车停靠区段积雪形成了高达近4米的雪墙,列车经过这里时,就像钻进了一个巨大的雪洞,给列车恢复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进退两难。
哈尔滨旅客李金奇说,他一年四季经常在外面跑,这样的大雪还是第一次见,特别是5号车厢,整个就被埋在了雪里。面对雪情,除雪组成员原以为只要把机车周边的积雪清除干净,列车就可以继续运行。于是大家纷纷拿起列车上焚烧取暖锅炉用的小铁锹,跳进没过膝盖深的雪坑里,顺着线路一点一点的铲,一锹一锹的挖,艰难地前行。然而,天公不作美,20分钟过后,寒风骤起,狂风卷集着雪粒,扑打在他们脸上、身上,眼睛都无法睁开,把好不容易清理的一段线路又掩埋了。
1月3日晚22点左右,由集通公司和当地政府组织的救援人员赶到了现场,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援方案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抢修线路攻坚战。见到救援部队,大家为之一振,再次下车投入“战斗”,除雪进度明显加快,初见成效。按照方案,对全列15节车厢实施解体,逐步完成线路抢修。
1月4日6:18分,列车第一次解体7节车厢(6个硬席、1节行李车)和1020名旅客;9:40分,第二次解体4节车厢(餐车、软卧、2节硬卧)和120名旅客;13:00,将空排车厢挂到剩余的5节硬卧车厢,列车组织车内260名旅客安排到空排车厢内。16:46分,再次挂车,将最后的5节硬卧拉回商都站,进行整编。
因列车几次解体、甩挂,风挡连接处的端门直接面对线路,稍有不慎就有旅客坠车的可能。为防止意外,列车长刘爱军找来铁丝,绑在风挡连接处,进行防护,并指派专人看守。列车员蔡凤权、邵瑞华、牛建、路世龙始终坚守岗位,看守车厢内旅客携带物品。同时为保证车内温度,加强锅炉焚烧。在整个疏散过程,所有旅客都能积极给予配合,没有任何掉下摔伤的人身事故发生,也没有旅客物品丢失的现象。
1814次列车在滞留期间,集通公司、当地政府部门给予列车大力支持,提供后勤保障。共为列车补充方便面8件、矿泉水9件、香肠4件和肉、菜、米、面等食品,满足列车饮食供应。
另外,商都站千方百计进行协调,为列车解决了燃“煤”之急,副列车长杨毅亮组织乘务员,不顾疲劳,硬是踏着积雪,人背肩扛,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将近3吨燃煤运到了车上。一些旅客深受感动,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了运煤队伍。
1月4日20点10分,受阻的1814次列车次列车顺利开出。
抗击冰雪 车厢内暖意融融
1月3日22点,正在紧张的抢险时,硬座13车一位旅客突然心脏病发作,正在巡视车厢的副列车长杨毅亮发现后,立即将旅客扶到餐车,通过广播寻找医生,并将自己的铺位腾出来,供旅客休息;因硬席车厢超员,空气流通不畅,22点30分许,硬座10车一名21岁的学生突然昏倒,乘务员王宝军立即将她背到餐车,找水找药;一位旅客吃药时,不小心把药卡在嗓子眼,因咳嗽用力过猛,鼻子震的流血,及时找来大夫,拿急救药箱;一位有4个多月的孕妇实在无法坚持,列车长及时安排到软卧车厢;餐车免费发放盒饭350盒、方便面10件、矿泉水5件、馒头150个,照顾重点旅客15人的一日三餐。“我们只想早点开车,平安地把这1400位旅客们送到目的地。”副列车长杨毅亮说。
“我们关照旅客,不让他们下车除雪,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也换来了旅客的关爱,有的旅客穿着单线衣,就要下车帮助我们铲雪,拦也拦不住;看到我们没吃的,只要有一位旅客发现,乘务室的小桌上就堆满了许多旅客送来的食品,我又像回到了部队一样,感受到了这个临时大家庭的温馨。”5号车厢列车员陈琳言语中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看到列车员在下面铲雪冻得都不行了,我们就把手套、帽子、围巾都给他们戴了,就是没有工具,要不我们也都下去帮忙铲雪了。车里的温度一直保持的很好,挺暖和。列车还给我们免费送来了矿泉水和盒饭,这趟列车的列车长和列车员都是好样的,2010年的第一场雪我们赶上了,下车后我一定要把车票留住,作为永久的纪念。”哈尔滨旅客李金奇笑着说。
黑龙江工业大学大二年级的学生李若增说:“在东北我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刚开始很担心,后来看到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心里一下踏实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互不相识的人们成为了朋友、因受阻对列车工作的误解得到了融合,相互问候致意,共诉终身难忘的“旅途奇遇”。旅客陈建平在哈尔滨做二手车生意,经常坐这趟列车出行,这次天气的突变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列车工作人员的不易,在列车留言簿写下了感受:“我也想下去铲雪,可列车员不让,我是干着急,就把手套、护耳罩都贡献给了我们车厢的列车员了,小小的年纪列车员,下到没膝的雪中除雪,在漆黑的雪夜,一干就是一个半小时,毫无怨言,真令人敬佩。”
从东北农业大学到呼和浩特实习的大学生们,看到列车工作人员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作业,纷纷在留言薄上留言:“这是我们刚走出校门第一次乘车,列车工作人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凛冽的风寒、茫茫的大雪,抵挡不住这个特殊环境中,列车工作人员与南来北往的旅客真实情感交流和传递。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一中的包琳琳老师,带着4名学生到呼和参加文艺技能测试,看到列车员邓小龙48小时,米水未沾牙,就拿出了自己在买的矿泉水,送给邓小龙,其他的几个学生,趴在铺位上,看到邓小龙不到两秒钟就把水喝的见了底,很是心疼。学生乌云赛娜把自己心爱的绒线帽,毫不吝啬地戴在准备除雪的邓小龙头上。
军人亮剑 欲与天公试比高
20岁的年龄,正是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年华,但是,这个班组20名20岁左右的复转军人,才脱去军装,又跨入到了铁路客运平凡工作的行列,在新的起点丰富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亮剑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欲与天公试比高。
从集宁南站看到列车进站,首先给人的感觉是,整列车像长满银发的长龙,列车车窗、车门、车顶到处挂满了白雪、冰凌;上车后,第一眼见到的还是雪,虽然已经进行过处理,但是风挡连接处的雪和霜还是顽强的粘在车体上。“因为列车缺水,我们一直不敢用水洗脸洗手,全部留给旅客使用。”复转兵翁明亮说。
复转兵邓小龙,身材瘦长,略显单薄身躯,很难让人想象他,连续在风雪中工作48小时没合眼的场景。他一部1450元的诺基亚手机、370度的近视眼镜丢在了雪中,右眼眉骨被长长地铁锨把碰破了,仍继续挥锹洒汗如雨。
复转兵牛建,不善言语,和班组职工一样,宁可自己不吃不喝,也让旅客多吃一口、多一些温暖,换来车厢旅客的真情回报。当他用手摇水泵给锅炉上水,身后五、六个年轻“义务列车员”,自觉地排成队等着帮他的忙。
复转兵陈琳,言谈有序,而不乏敞亮。当他一心除雪,竟不知何时手机丢在了雪里,从车底下除完雪,准备出来时,一抬头,碰在了车上,他疼得一下扑在了车底外的雪地上,右手一下按住了自己的手机,他还是诙谐地说:“这碰头还真碰好了,把手机碰回来了,要不,还真不知道手机丢了”。
包头客运段领导带着全段党政工团组织的关爱,给他们送来了热腾腾的包子、饮料、奶茶。当乘务员在餐车用餐时,黑黑的手指和雪白的包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9月份刚到这趟列车担任列车长的刘爱军,面对自己这些在餐车就餐的兵,一向坚强的汉子眼泪忍不住滑落了下来,他用沙哑的嗓子,向全班组的乘务员表示最诚挚的谢意,“你们所付出的辛苦,作为一个老兵、车长,我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列车终到包头后,前来慰问的客运处副处长刘良瑞、段长陈波和包头站领导,深入车厢对乘务员嘘寒问暖,为旅客解答疑难。
寒风凛冽人心聚,雪灾无情人有情。此次雪灾不仅检验了包头客运段面对紧急事件的反应速度和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凸显了段领导、全段职工应对困难和考验时绝不退缩的高度责任感,也展示了在灾害面前所有包客人的团结精神和对所有旅客的一腔火热之心,正是这种精神和爱心,汇聚成了包头客运段在打造“精品客运、精品服务、精品列车”中的美好声誉和良好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