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月5日,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胜利在握”。截至目前,山西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采矿许可证变更已超过80%。
新华网1月6日报道 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1月5日表示,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胜利在握”。
陈川平是在国家发改委和山西省政府联合举行的山西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情况新闻通气会上,做上述表示的。截至目前,山西全省重组整合煤矿正式协议签订率达到98%,兼并重组主体到位率达到94%。陈川平特别指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采矿许可证变更已超过80%。
在外界颇有微词的“民退”问题上,“还没有发生一例行政上的投诉”,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说。此前一年间,出于治理煤矿“多、小、散、乱”格局的考虑,该省将2600座矿井压缩至1053座,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希望借此缓解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矿难频发、腐败滋生等问题。但是,大批民企退出这个领域,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陈川平表示,在重组过程中,政府以资产为纽带,“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对被兼并重组的资产,依法进行评估,由双方协商确定转让价格或作价入股。对被兼并重组煤矿采矿权价款,在退还剩余资源量采矿权价款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
大规模兼并重组之后,山西形成了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国有、民营并存的办矿格局。其中,国有企业办矿占20%,民营企业办矿占30%,股份制企业办矿占50%。山西境内的煤炭企业主体已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并形成了四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三个年生产能力5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集团。
新闻通气会上,曾在煤炭行业工作40年之久的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对“做大做强”的逻辑做出了解释:其一,西方国家煤炭产业集中度普遍高于中国,通常排名前四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之和可以达到四成以上,排名前八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可以达到六成以上;反观中国,这两个比重分别只有20%和28%。其二,产业集中度越高,对煤炭安全生产越有利。他举例说,最近五年来,山西省煤炭产业集中度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但煤炭矿难死亡人数却逐年大幅下降。2005年至2009年,山西省煤炭矿难死亡人数分别为5938人、4646人、3758人、3215人和2700人左右。
随着重组的推进,山西煤炭产量逐月逐季增长,2009年一季度月均产量3667万吨,二季度月均产量4966万吨,三季度月均产量5810万吨,四季度月均产量6000万吨以上。2010年,山西省政府计划年产煤炭7亿吨,较上一年度的6.2亿吨同比增长12.9%,甚至超出历史最高产量,2008年的6.5亿吨5000万吨。
陈川平说,对于剩下的100家尚未完成采矿许可证变更的企业,“春节前要全部做到位”。